近来给自己放假,赋闲在家。今天没什么事,于是决定把那本看了一半的李娟的《我的阿勒泰》看完,预计两个小时做到。
李娟这个人,我对她的最初印象来自好多年前偶然在《意林》里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具体写了什么,不太记得,但是她的文字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感觉很质朴但又很舒服,李娟这个名字也很好记,于是我记了好多年,直到现在。
第一本看的她的书不算太正式,是在微信读书上付费看的《遥远的向日葵地》,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生活纪实书,书的风格跟当初我对李娟的印象别无二致。
这本《我的阿勒泰》是最近入手的,我一开始没有了解背景,一开始还以为“阿勒泰”是一个人名,是李娟的什么人。直到我看到书封面的介绍,才知道这是北疆的一个地区名称,真是闹了个乌龙。好消息是,这个乌龙只有我自己知道(糟糕,现在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们也知道了)。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我在一个群里听群友说偶然知道,同名剧《我的阿勒泰》最近好像也在热播。我每次都会因为这种不期而遇的小巧合而觉得人生真是有无数可爱的事情发生着。
上午我花了一个小时看到了191页(一共265页),然后我放松了一下就去做饭了。我想着晚上抓抓紧,一个小时应该能把剩下的七十来页看完。
越看李娟的书,我越觉得,这真是一个真实而自由甚至有点任性的人,可同时我又很羡慕她。
而且,她真的是一个很会观察生活又会享受生活的人。日复一日几乎相似的景色,尽管是美景,一般人也会很容易就看腻了,毕竟近处无风景嘛。可是,在李娟这里,这一切好像不成立。
她总是能在再平凡不过的日子里,找到很有意思的事情来做,或者从再普通不过的琐事里悟出许多看似简单却深刻的道理。更让人羡慕的是,她还可以用她那游刃有余的笔把这一切带到很多很多的读者眼前。这是一种多么强大又幸运的能力啊(幸运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在她的笔下,蓝天和白云,也能有无数种可能。你甚至会因此懊恼,自己平时都在干什么,竟然错过了这么美的景色(随后又想起钢筋水泥的上空好像没有这么蓝的天、这么白的云)。但你心里还是很清楚地明白,即使有这些景色,你也未必能捕捉这些美丽。想到这里,你不由得更加佩服她对周围的美的洞察力。
她笔下的人际交往很是真实可爱,让人看到了真实的人性却不会觉得反感,因为里面包含了最难得的真实和那么多的质朴。而她本人喜欢偷懒的性子,会让你觉得很是可亲,没有虚伪造作,就那么坦然自己的躲懒,多真的人啊。
一个小时的阅读中,我跟看一个从未见过的万花筒一般,看到了北疆人民最真实的生活,觉得惊喜不已。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他们在村子里时不时举行的拖依(舞会)了。
他们从差不多夜色降临之后就开始在一张张桌子上堆满当地的特色食物,什么糖果啦,饼干啦,油炸的小吃啦等等。然后大家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好不热闹。吃吃喝喝要持续好几个小时,这只是个开头,正式的舞会还要到十一点吃过令人垂涎三尺的手抓肉之后才开始。
看到李娟对手抓肉的描绘,我真是恨不得自己有瞬移术,立马就穿越到当地的舞会,最好刚好是十一点,桌桌都端上手抓肉的当头,这样我就可以一饱口福了。
大家风卷残云吃完醇厚美味的手抓肉之后,今晚的好戏正式开场。舞蹈是最感染人的东西,因为它散发出的生命力让人不由得跟它一起舞动。
不仅是年轻的姑娘、小伙子,白天穿着臃肿外套的已婚妇女,此时也摇身一变,成了舞会上灵巧的舞者。
有个有意思的舞会前的插曲,李娟和一个已婚的年轻妇女约着去晚上的舞会,对方答应了。李娟翘首以盼,终于到了约定的时间,却发现对方没有赴约的迹象。又等了好一会儿,李娟怕错过舞会,就亲自去她家找她竟发现对方正端端正正地坐在窗前有一下没一下地绣着东西呢。这可把她气得够呛——我苦苦等你,你却还在这气定神闲绣东西呢!
李娟这暴脾气当时就去问她,为何不去赴约,甚至还在这绣东西!对方回答:“嘘,我丈夫回来了。”李娟不解,为什么丈夫来了,舞会不能去,于是决定去帮她说服她丈夫。
对方一副我又没有拦着她,她想去就去的样子。但是已婚女子还是不肯松口去舞会。李娟质问,是不是他平日里欺负她了,不然为何这么怕他。男子否认,李娟于是一句一句和他讲道理,直到他听到李娟说平时卖鸡蛋(李娟家开小店的)给他们多么便宜时觉得缠磨不过,只好放话:“去吧,赶快去吧!早点回来!”
已婚女子还不确定地确认了一句:“真的?”看来,这男人平时应该确实对女子不怎样。不过,李娟才不管这些呢,有舞伴了才是最重要的(李娟单身,不好意思去舞会,但又很想去跳舞)。至于他们如果因为晚回去了这件事要怎么闹,就让他们闹去吧!我看到这里,还真是不禁一阵好笑,不愧是潇洒的你啊。
李娟和舞伴跳得很快乐,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李娟保证让女子早点回去的诺言,被抛在了脑后,就那样一直不停地舞啊舞。舞会甚至可以持续到凌晨两点多,真是好不热闹!
在舞会上,大家的面孔明亮、舞姿明亮,一切都显得那么热烈美好。这样的场景狠狠打动了我,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太克制太平淡了。这样热烈的生活,我好想去活一次,哪怕只有一年半载甚至一个月,那也应该会是像金子一样在回忆里闪光的东西吧。
晚上我又打开了这本书,看到了李娟的文字功底强到可以对风的描写达到数页,而且还不重样。我想到自己要是写风,估计十几个字就了事了,哪能有这么多可能。这又有力地体现了一件事:生活的有心人永远不会没有东西可写。
这本书对于她和家人在深山里搭帐篷卖东西的空闲时间打扫卫生时的心绪的描写,让我突然感觉人生又开阔了不少——在这样的深山,打扫卫生又有什么必要呢?真的能把这些扫到一个相对正确的地方吗?投入有看似无限自由的地方,是否反而更加受到了束缚呢?
由此,我想到的是,其实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如果有所谓的绝对自由,那也可能是更大的镣铐。
突然就觉得,人生也没什么可较真的。就如李娟说的:活着之外的事情,在某些地方其实都是可笑的。是啊,现在的人,不要太苛求自己,能活着、或者再有能力一点儿,能对自己好一点儿地活着,就已经再奢侈不过的事情了,应该珍惜。
这个世界那么大,就算没了你,没了我,甚至没了所有生命,包括人类,又有什么不同呢?再往大了想,就是整个宇宙都不存在了,又如何呢?不过是归于最初的混沌罢了。既然如此,我们只要在当下好好活着,不用纠结太多,多为自己,有时甚至有些自私(在别人看来),只要不做伤天害理之事,都是没有问题的。你自己都不无条件偏爱自己信任自己,又指望谁来无条件爱你呢?这件事,我真是要向李娟学习,想玩就玩,想睡就睡,想发怒就发怒,多好。
我这两天也一直在想,是不是正是这样具有包容性的自然,养出了这么一个真性情只忠于自己感受的人。大自然才是最高的养育者,它让我们看见真正的自己,也拥抱最真实的情绪,不让我们平白内耗,而是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享受生活上。
总是与自然在一起的人,一定是心胸宽广、豁达明朗的人。有一天,我总要去这样的地方生活生活的。
书的最后,李娟描述了由不起眼的外来物黑木耳给她家带来的可观收益以及后来一系列逐利而来的种种事情,让我明白了,人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一定会在某天带来灾祸(后面木耳绝迹,山中还发生了大片的牛羊瘟疫)。请千万爱惜大自然的馈赠,请尊重自然,因为那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生活!生活!多么美丽的词!在李娟的笔下,我对生活又多了一分向往和希望。北疆,请等着我!或者说,真正的生活,请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