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星火初燃
物理系会议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和图表,朱志鑫站在最前面,手中的激光笔在投影屏幕上的星图上画出一个红色圆圈。
"根据过去一周的观测数据,这颗暂命名为X-7432的小行星轨道非常特殊。"朱志鑫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它的近日点在水星轨道内侧,远日点却接近火星,轨道倾角达到了惊人的35度。"
会议室里,左航坐得笔直,修长的手指在平板上快速记录着关键数据;张极则懒散地靠在椅背上,银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眼睛却紧盯着屏幕;新加入的张泽禹和苏新皓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
"这不符合常见的小行星分布规律。"左航推了推眼镜,"如此大的轨道倾角意味着它很可能不是太阳系原生天体,而是被捕获的星际物体。"
"就像奥陌陌?"苏新皓问道,化学系的他最近刚补了不少天文知识。
"但奥陌陌的轨道双曲线证明它只会经过太阳系一次。"朱志鑫摇摇头,"而X-7432已经被太阳引力捕获,形成了闭合轨道。"
张极突然坐直身体:"等等,如果计算没错的话,它的轨道周期是多少?"
"约427天。"朱志鑫回答。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数字的特殊性——比地球的一年略长,意味着这颗小天体与地球的相遇将呈现某种规律性。
"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名字。"张泽禹打破沉默,"X-7432听起来像实验室里的小白鼠编号。"
朱志鑫望向窗外的阳光,一缕光线正好照在他脸上:"叫它'星火'怎么样?像是宇宙黑暗中迸发的一点火花。"
"好名字。"左航几乎是立刻回应,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柔和。
张极瞥了左航一眼,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打:"我已经注册了'星火计划'的域名和社交媒体账号,免得被人抢注。"他得意地转向朱志鑫,"作为团队的首席技术官,我建议我们立即分工合作。"
"首席技术官?"左航挑眉,"我们什么时候有了职称?"
"刚刚。"张极咧嘴一笑,"朱志鑫是首席天文学家,你是首席物理学家,张泽禹是首席工程师,苏新皓是首席化学家。团队总得有个组织结构。"
朱志鑫忍不住笑了:"好吧,'首席技术官',你有什么建议?"
张极的电脑屏幕投影到主屏幕上:"我已经建立了一个协作平台。朱志鑫负责轨道精确计算和预测;左航分析物理特性和运动规律;张泽禹设计专用观测设备;苏新皓负责光谱分析确定成分;而我——"他夸张地鞠了一躬,"将整合所有数据,建立3D模型和预测算法。"
左航皱眉看着张极的流程图:"你的方案缺乏严谨的数据验证环节。科学发现需要——"
"——需要效率。"张极打断他,"NASA的数据库显示,下周三有最佳观测窗口,错过就要再等两个月。我们得快点。"
"你黑进了NASA?"苏新皓瞪大眼睛。
"只是公共数据库的深层检索而已。"张极满不在乎地摆摆手,但朱志鑫注意到他的耳尖微微发红。
左航猛地站起来:"这是严重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我们是在做科学研究,不是拍黑客电影!"
"没有我的'不道德行为',你们还在用那台老掉牙的天文望远镜瞎摸索呢。"张极反唇相讥,"所有数据都是公开的,我只是找到了大多数人找不到的后门而已。"
朱志鑫看着剑拔弩张的两人,赶紧插话:"好了,数据来源确实需要注意合规性。但张极提供的信息很有价值,我们确实需要抓紧时间。"他转向张极,"不过下次请用正规渠道获取数据,好吗?"
张极看着朱志鑫恳切的眼神,不情愿地点点头:"遵命,首席。"
左航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抿了抿嘴唇坐下了。朱志鑫没注意到左航眼中闪过的一丝失落,也没注意到张极投向自己的那抹带着特殊温度的目光。
会议结束后,五人确定了各自的任务和时间表。张泽禹和苏新皓先行离开去准备设备,朱志鑫留下来整理资料,左航和张极不知为何也都没走。
"你的轨道计算有几个参数需要修正。"左航走到朱志鑫身边,翻开一本天体力学专著,"特别是太阳风压的影响,对这么小的天体很明显。"
朱志鑫凑近看书页,几缕发丝垂下来,在阳光下呈现出温暖的棕色:"你说得对,我忽略了这一点。"他抬头对左航感激地笑笑,"谢谢,你总是这么细心。"
左航的耳根微微泛红,他轻咳一声:"科学需要严谨。"
"严谨先生,你的方法太老套了。"张极突然从另一边冒出来,手里拿着一个U盘,"我用最新的机器学习算法重新跑了数据,连太阳系外银河系引力潮汐的影响都考虑进去了。"他将U盘塞进朱志鑫手里,"结果更精确,而且只用了十分钟。"
朱志鑫惊讶地看着U盘:"这么快?"
"现代科技的力量。"张极得意地瞥了左航一眼,"有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牛顿时代。"
左航冷冷地说:"盲目相信黑箱算法是懒惰的表现。真正的科学家应该理解每一个计算步骤。"
"真正的科学家也应该懂得利用工具提高效率。"张极反击。
朱志鑫夹在两人中间,感觉像在看一场乒乓球比赛:"呃,我会参考你们两个的建议..."
"朱学长!"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打断了这场潜在的冲突。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站在门口,胸前挂着校园记者证,"我是校报科学版的陈晓阳,听说你们有了天文发现?能接受一下采访吗?"
三人同时愣住了。朱志鑫第一个反应过来:"我们还在初步研究阶段,现在接受采访为时过早..."
"只是简单聊聊跨学科合作的体验。"陈晓阳已经走进来,好奇地打量着白板上的公式,"天文系、物理系、计算机系、工程系和化学系的组合很特别。"
张极突然站到朱志鑫前面,挡住了陈晓阳的视线:"抱歉,小姐,商业机密。等我们有论文预印本时会通知你的。"
"商业机密?"陈晓阳挑眉,"这不是学术研究吗?"
左航冷静地补充:"任何未发表的研究成果都需要保密,这是学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朱志鑫感激地看了两人一眼,虽然他们的方式截然不同,但都在保护团队的研究。
陈晓阳不甘心地又问了几个问题,但三人守口如瓶。最终她只好留下名片离开,临走时意味深长地说:"我会持续关注'星火计划'的。"
等记者走后,朱志鑫长舒一口气:"我们得小心点了。如果消息泄露,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或者竞争。"左航严肃地说,"这类发现对年轻学者来说意义重大。"
张极突然搂住朱志鑫的肩膀:"别担心,有我在,没人能偷走我们的数据。"他挑衅地看了左航一眼,"要不要一起去吃晚饭?我知道校外新开了家火锅店。"
朱志鑫还没来得及回答,左航就说:"朱志鑫和我约好了去图书馆查资料。"
"有吗?"朱志鑫困惑地看向左航。
左航面不改色:"关于太阳风压影响的文献,记得吗?"
"噢,对!"朱志鑫歉意地对张极笑笑,"改天吧?"
张极的笑容僵了一下,但很快恢复:"没问题,你们学霸慢慢啃书吧。"他松开朱志鑫,潇洒地挥挥手离开,但背影看起来有些落寞。
朱志鑫望着张极离去的方向,莫名感到一丝愧疚。
"我们确实需要查那些资料。"左航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太阳活动正处于高峰期,对小型天体的影响不可忽视。"
朱志鑫点点头,收拾好东西跟左航一起走向图书馆。路上,左航突然问:"你和张极很熟?"
"不算很熟,刚认识不久。"朱志鑫回答,"怎么了?"
左航摇摇头:"没什么,只是他的工作方式...不太常规。"
朱志鑫笑了:"是啊,但他确实很厉害。你们俩都是天才,只是类型不同。"
左航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声说:"你也是天才。"
朱志鑫愣住了,转头看向左航,却发现对方已经加快脚步走到了前面,只留下一个挺拔的背影和微微发红的耳尖。
与此同时,工程系实验室里,张泽禹正在调试一台精密的机械装置,苏新皓在旁边帮忙递工具。
"你觉得他们三个什么情况?"张泽禹突然问。
苏新皓扶了扶眼镜:"什么'什么情况'?"
"左航和张极啊,明显都对朱志鑫有意思。"张泽禹坏笑着调整了一个参数,"你没看到今天开会时他俩那眼神?像两只公孔雀在开屏。"
苏新皓想了想:"朱志鑫好像没察觉?"
"学霸都这样,智商高情商低。"张泽禹耸耸肩,"要不要打个赌?我押张极,他那股痞帅劲儿挺招人。"
苏新皓笑了:"我押左航。稳重可靠,长远来看更适合朱志鑫这种研究型人格。"
"赌什么?"
"一个月的实验室清洁值班。"
"成交!"张泽禹伸出手,和苏新皓击掌。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小小的赌注将会见证一场远比他们想象的复杂的情感纠葛。而在校园的另一端,陈晓阳正坐在校报编辑部,盯着电脑上"星火计划"的搜索页面沉思。作为校园记者的直觉告诉她,这个故事远比一个普通的天文发现要精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