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夜袭天文台
朱志鑫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邮件,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天文系主任的回复简短而决绝:"鉴于研究初期缺乏足够证据支持,委员会暂不批准使用大型射电望远镜的申请。"
这是第三次被拒绝了。自从确认"星火"的存在后,他和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整理了详尽的数据和理论依据。但缺乏教授的支持,他们的申请一次次被驳回。
"又没通过?"左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朱志鑫回头,看见他站在实验室门口,手里拿着两杯咖啡。阳光透过窗户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投下细碎的光影。
朱志鑫接过咖啡,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主任说我们的数据不够充分。"
"官僚主义。"左航推了推眼镜,在朱志鑫旁边坐下,"没有高级设备就收集不到充分数据,没有充分数据就不给用设备——完美的逻辑闭环。"
朱志鑫忍不住笑了:"没想到严谨的左航也会讽刺人。"
"我只陈述事实。"左航的嘴角微微上扬,"不过,我联系了物理系的马教授,他对我们的发现很感兴趣,愿意提供实验室的小型射电望远镜。"
朱志鑫眼前一亮,但很快又黯淡下来:"那台设备口径太小了,我们至少需要2.4米的才能获得足够分辨率。"
实验室陷入沉默。朱志鑫盯着咖啡杯里自己的倒影,黑眼圈清晰可见。过去两周他几乎没睡过整觉,只为完善申请材料,现在一切又回到原点。
"那就借一台大的。"张极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他斜倚在门框上,银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嘴角挂着标志性的痞笑。
"怎么借?"朱志鑫问。
张极走进来,随手从桌上拿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口:"物理楼顶那台2.5米的,完美符合要求。"
左航皱眉:"那是研究生专用设备,需要导师签字授权。"
"所以我说'借'。"张极眨眨眼,"周三晚上刘教授去上海开会,天文台只有保安值班。我有门禁卡——"
"你疯了?"左航猛地站起来,"那是严重违反校规的行为!"
"又不是偷东西,只是借用几小时。"张极耸耸肩,"用完把数据带走,设备原样归还,神不知鬼不觉。"
朱志鑫的心跳加速了。这个提议太冒险,但又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他看向左航,后者脸上写满了不赞同。
"学术研究应该光明正大。"左航声音冷峻,"一旦被发现,我们所有人的学术生涯都可能毁于一旦。"
张极翻了个白眼:"得了吧,哪个重大发现背后没点灰色操作?爱因斯坦当年不也是专利局小职员偷偷研究物理?"
"那不一样—"
"够了。"朱志鑫打断两人的争论,揉了揉太阳穴,"我需要考虑一下。"
张极凑近朱志鑫,近得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柑橘香气:"想想'星火',错过这次观测窗口,可能要再等两个月。谁知道那时候会不会被别人抢先发现?"
朱志鑫咬住下唇。张极说的正是他最担心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最新通讯提到,智利和南非的几个观测站都报告了仙女座方向的不明信号。竞争已经开始了。
"给我24小时考虑。"朱志鑫最终说道。
张极拍拍他的肩,得意地看了左航一眼:"明智的决定。我去准备技术方案。"说完,他哼着歌离开了实验室。
左航站在原地,眉头紧锁:"朱志鑫,你知道这是错的。"
朱志鑫抬头看他,眼中闪烁着挣扎:"但如果这是唯一能推进研究的方法呢?科学史上有很多因为官僚主义而延误发现的例子。"
"目的不能为手段辩护。"左航的声音罕见地带上了一丝急切,"你的学术声誉比一次发现重要得多。"
朱志鑫沉默了。左航的坚持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这个平日里冷静到近乎冷漠的男生,此刻眼中闪烁的是对他前程的真切担忧。
"我会慎重考虑的。"朱志鑫轻声承诺。
左航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点点头离开了。
朱志鑫独自坐在实验室里,两种声音在他脑海中交战。一边是父亲的教诲——"做学问先做人";另一边是对星空的渴望,那种揭开宇宙奥秘的强烈冲动。他想起十二岁那年,父亲带他去郊外看流星雨,那是他爱上天文的起点。
"爸,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朱志鑫轻声问空荡荡的实验室。
傍晚,朱志鑫召集了团队全体成员。张泽禹和苏新皓听完两种方案后,反应各不相同。
"听起来很刺激!"张泽禹摩拳擦掌,"我改装过遥控车潜入女生宿舍送情人节礼物,从没被抓到过。"
苏新皓则更加谨慎:"风险确实很大,但如果做好充分准备..."
朱志鑫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左航:"你的意见?"
左航深吸一口气:"我依然反对。但如果团队决定行动,我会确保每个环节都万无一失。"他的声音冷静而坚定,"我不会让你们单独冒险。"
朱志鑫心头一暖。左航的原则性是他最敬佩的品质,而此刻他愿意为了团队暂时放下原则,这份担当更令人感动。
"那么,投票表决吧。"朱志鑫说。
结果是4比1。左航投了唯一的反对票,但承诺会参与行动。
"好。"朱志鑫环视众人,"我们行动,但必须做到三点:一,不损坏任何设备;二,不留任何痕迹;三,一旦有风险立即中止。同意吗?"
所有人都点了头,包括张极,他难得地露出了严肃表情。
接下来两天,团队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左航计算出最佳观测时间段和望远镜参数;张极负责破解电子门禁和监控系统;张泽禹准备了一套便携式数据记录设备;苏新皓则搞来了清洁工制服作为伪装;朱志鑫统筹全局,并准备了万一被发现的解释说辞。
周三晚上11点,校园渐渐安静下来。物理楼前,五人躲在树丛阴影处集合。朱志鑫心跳如鼓,手心全是汗。他从未做过任何违反校规的事,此刻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既陌生又刺激。
"监控已经搞定。"张极盯着笔记本电脑,"循环播放前两小时的画面。门禁卡也复制好了。"
左航检查了一遍设备清单:"所有工具齐备。保安巡逻间隔37分钟,我们有28分钟操作时间。"
"足够用了。"朱志鑫深吸一口气,"行动。"
五人分两组进入大楼。朱志鑫、左航和张极走正门,张泽禹和苏新皓从侧门进入,负责望风。电梯停运,他们必须爬十层楼梯到达楼顶天文台。
爬到第七层时,朱志鑫的腿已经开始发抖。长期的伏案工作让他体力不佳,加上紧张,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休息一分钟。"左航敏锐地察觉到他的状态,递给他一瓶水。
张极凑过来,声音带着调侃:"学霸体力不行啊。要不要我背你?"
朱志鑫红着脸摇头,努力平复呼吸。张极的笑容在昏暗的应急灯下显得格外耀眼,让他心跳又加快了几分。
到达顶层后,张极熟练地破解了最后一道电子锁。天文台的圆形穹顶在月光下显得神秘而庄严,中央的巨型望远镜像一尊静默的神像。
"漂亮。"张泽禹轻声赞叹,手指抚过冰凉的金属支架。
五人迅速各就各位。左航校准望远镜参数;朱志鑫设定观测坐标;张极连接数据记录系统;张泽禹和苏新皓负责外围警戒。
"开始。"朱志鑫轻声说。
望远镜缓缓转动,对准仙女座方向。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流开始滚动,朱志鑫紧盯着那些跳动的数字和曲线,寻找熟悉的特征信号。
"有了!"十五分钟后,他压抑着兴奋低呼。屏幕上清晰显示出"星火"的光谱特征,比之前任何一次观测都要清晰。
左航迅速调整参数:"正在捕捉详细影像...分辨率比预期高20%。"
张极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数据传输中...3D建模开始..."
突然,苏新皓的警告声从对讲机传来:"保安提前巡逻,已进入一楼大厅!"
所有人的动作都凝固了。按照原计划,他们至少还有十分钟。
"继续。"朱志鑫咬牙道,"我们需要完整数据集。"
左航冷静计算:"保安平均每层停留2分钟,到达这里还需6分钟。我们最多再有4分钟。"
张极吹了声口哨:"够我启动紧急预案了。"他从背包掏出一个小装置,连接到网络端口,"如果保安上来,整个楼的消防系统会误报,给我们争取撤离时间。"
"那会引发混乱!"左航反对。
"比被抓到强。"张极咧嘴一笑。
朱志鑫紧张地看着数据进度条:87%...89%...太慢了。
"92%...95%..."左航报数,声音紧绷。
对讲机再次响起张泽禹的声音:"保安上到七楼了!"
"98%...99%...完成!"左航迅速拔出数据硬盘。
"撤!"朱志鑫下令。
五人迅速收拾设备,抹去所有痕迹。最后离开前,朱志鑫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台巨型望远镜。在月光下,它沉默如初,仿佛对他们的造访毫不知情。
撤离路线改为了紧急楼梯。刚下到八楼,他们就听到上方传来脚步声和钥匙的叮当声。
"蹲下!"左航一把将朱志鑫拉到楼梯转角阴影处。
保安的手电筒光束从他们头顶扫过,距离近得朱志鑫能闻到对方身上的烟味。他屏住呼吸,感觉到左航的手臂紧紧护在他身前,温暖而坚定。
保安终于走远后,五人蹑手蹑脚继续下行。到五楼时,张极突然拉住朱志鑫:"走这边,有捷径。"
他推开一扇标有"维修通道"的小门,里面是垂直的铁梯,通向一个狭窄的天井。
"你开玩笑吧?"张泽禹瞪大眼睛,"这至少有十五米高!"
"比被抓住强。"张极已经翻身下去,"跟着我,每一步都踩稳。"
朱志鑫看着深不见底的黑暗,双腿发软。他有轻微的恐高症,平时连玻璃栈道都不敢走。
"我...我可能不行。"他声音发抖。
左航检查了铁梯的牢固程度:"结构安全。我在你后面,不会有事。"
张极已经下了一半,抬头喊道:"朱志鑫,看着我!"
朱志鑫向下望去,看到张极在黑暗中闪闪发亮的眼睛,像两颗星星。
深吸一口气,朱志鑫抓住冰冷的铁杠,开始向下爬。每一阶都像是一个世纪那么长。爬到一半时,他的手臂开始发抖,一脚踩空—
"啊!"
一只有力的手臂突然环住他的腰,将他稳稳接住。是张极,不知何时爬上来接应他。
"抓紧我。"张极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温热的气息拂过朱志鑫的颈侧。
朱志鑫的脸瞬间烧了起来,但恐惧确实减轻了。在张极的帮助下,他安全到达了地面。左航紧随其后落地,目光在张极仍环在朱志鑫腰上的手臂停留了一秒,然后默默递上朱志鑫掉落的背包。
五人最终安全撤离物理楼,在预定的树林集合点汇合。当确认所有人都安然无恙时,紧绷的弦终于松开,不知是谁先笑出声,很快所有人都忍不住低声笑了起来,那种劫后余生的快感冲刷着每个人。
"我们做到了!"张泽禹兴奋地挥舞着数据硬盘。
"而且没被发现。"苏新皓补充,难得地露出笑容。
左航检查了一遍数据完整性:"质量比预期更好。我们可以开始下一阶段分析了。"
张极突然搂住朱志鑫的肩膀:"怎么样,首席?冒险的滋味不错吧?"
朱志鑫的心脏仍在狂跳,但这次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兴奋。他看向左航,后者正注视着他,眼中带着复杂的情绪——担忧、责备,但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赏。
"谢谢你们。"朱志鑫真诚地说,"没有团队合作,我们不可能成功。"
"团队。"张极笑着重复这个词,伸出手。
朱志鑫把手放上去,接着是左航、张泽禹、苏新皓。五只手叠在一起,在月光下形成一个坚定的结。
回宿舍的路上,朱志鑫走在最后,看着前面四人的背影。左航挺拔如松,张极潇洒不羁,张泽禹活力四射,苏新皓沉稳内敛。他们如此不同,却因为"星火"而走到一起。
而他自己,也在这一夜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不仅仅是获得了关键数据,更是在道德与理想的天平上,第一次真正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当夜,朱志鑫梦见自己站在星空下,"星火"在头顶划过,明亮如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