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演播厅的灯光温柔地洒落,董卿一袭淡蓝色套装坐在两人对面。
朱一一不自觉地捏了捏西装下摆,樊振东注意到她的小动作,悄悄把水杯往她那边推了推。
"第一次见你们这么正式地坐在一起接受采访,"董卿眼角泛起笑纹,"感觉像在看奥运领奖台的重现。"
朱一一噗嗤笑出声:"董老师,领奖台可没这么舒服的沙发。"
"确实,"樊振东接话,"而且领奖台上她总抢我位置。"三人都笑起来,紧张的气氛瞬间消融。
董卿翻开手卡:"小胖,很多观众记得你15岁横空出世的样子,现在回看那个青涩的自己,有什么想说的?"
樊振东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茶杯:"其实...我挺羡慕那时候的自己。"
朱一一惊讶地转头看他。
"不是技术,"他解释道,"是那种纯粹的热爱。现在要考虑战术、排名、舆论..."声音渐渐低下去。
董卿敏锐地捕捉到朱一一欲言又止的表情:"一一想说什么?"
"我想说,"朱一一突然抓住樊振东的手腕,"奥运会决赛前,你在更衣室偷偷看自己小时候的比赛视频,被我撞见了。"
樊振东耳根瞬间通红:"你...你怎么没说..."
"因为我也干过啊!"朱一一眼睛亮晶晶的,"每次跑不动了,就翻手机里看以前的视频,虽然我基本没有跑不动的时候。"
董卿笑着看两个年轻人:"所以你们在彼此身上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不止,"樊振东不假思索,"在她身上看到了我永远达不到的..."
"停!"朱一一捂住他的嘴,"董老师,这段剪掉!"
董卿换了个坐姿:"东京奥运会男单决赛后,小胖你在混采区说的那句山就在那里打动了很多人,现在那座山..."
"还在,"樊振东坦然道,"但我学会了欣赏风景。"他顿了顿。
朱一一在沙发上直起身:"这话你居然记住了?"
"不止,"樊振东从口袋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条,"我贴在球拍包里了。"
镜头推近,泛黄的便签纸上写着"要学会欣赏风景",边角还沾着疑似鸡蛋灌饼的油渍。
董卿眼中闪过动容:"所以你们是彼此的..."
"充电宝!"朱一一抢答,"他电量不足时我就放《最炫民族风》刺激他。"
"她焦虑时我就问要不要吃火锅,"樊振东补充,"虽然十次有九次会被拒绝。"
采访接近尾声时,董卿问了个即兴问题:"如果现在能给十年后的对方写句话,会写什么?"
朱一一抓过樊振东的手掌,在上面龙飞凤舞地写:"记得多多请我吃饭!"写完自己先笑倒在沙发扶手上。
樊振东接过笔,认真思考了十几秒,在她手心写下:"现在永远不是终点。"
朱一一突然红了眼眶。
"这个答案我很意外,"董卿轻声问,"为什么是这个话?"
樊振东注视着朱一一:"因为她在破世界纪录那晚说过..."
"我说下次还能更快!"朱一一猛地抬头,眼里闪着光,"你怎么连这个都..."
演播厅的灯光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温柔,将三个人的影子投在背景墙上,融成一幅温暖的剪影。
【幕后花絮】
回训练基地的大巴上,樊振东第三次低头看自己的手掌。
朱一一用荧光笔写下的"记得多多请我吃饭"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道小小的彩虹横贯生命线。
"再盯也不会多长出一个鸡蛋灌饼。"朱一一叼着棒棒糖凑过来,"不过..."她突然抓住他的手,"这里少画个感叹号!"
笔尖轻触皮肤的酥麻感让樊振东手指微颤,却没抽回手
训练馆的荣誉墙上,世界冠军们的奖牌照片中间,突然多了个特别的相框。
刘国梁背着手端详那张泛黄的纸条:"这装裱得比我的金牌还讲究?"
相框是朱一一连夜定制的三层防紫外线玻璃夹着纸条,背景衬着休斯顿世乒赛和东京奥运会的合影。
最绝的是边框暗纹,仔细看竟是无数个迷你鸡蛋灌饼图案。
"寓意是..."她一本正经地解释,"吃饱了才有力气翻山越岭。"
董卿送的《小王子》被朱一一放在床头柜最显眼处。
扉页那句"给彼此的玫瑰"下面。
而樊振东那本则永远放在球包里。
有次比赛前他掏出来重读,发现书页间夹着张新纸条:"今天翻过这座山,明天请你吃火锅(清汤的)"。
那场比赛他4-0横扫对手,赛后采访说获胜秘诀是"想到了好吃的"。
央视食堂那张合影后来成了名场面,朱一一比着剪刀手,樊振东举着啃了一半的苹果,背景里小二正鬼鬼祟祟扒拉果盘。
最妙的是右上角电子屏,刚好停在《新闻联播》片头曲画面,字幕是"携手向未来"。
摄影师后来透露,为抓拍这个瞬间,他喂了小二整整三块三文鱼。"这猫精得很,"他揉着酸痛的胳膊,"知道看镜头时要举起爪子。"
朱一一最终用卸妆油才洗掉樊振东手上的字,结果他第二天又用钢笔在自己手心补了个"韭菜盒子已还"
荣誉墙的相框里其实藏着小机关——按压右下角会播放两人在访谈中的笑声
两本《小王子》的书脊拼在一起能看到暗纹,是董卿亲手画的跑道与乒乓球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