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待春风慢我以明月宴群山.”
-
学生愧疚,师长遗憾,但是对于池皖虞来说,死亡或许是解脱.
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在北平,就连现在死了,她唯一的想法也是回到北平,那个她长大的城市.
朴灿烈制止了学生的哭喊,在轰炸结束后主动提出由他来处理池皖虞的后事,旁人知道这其中缘故,也没有过多争辩,昆明条件有限,朴灿烈只能将她的遗体火化,另外收拾了几件她的衣服,以便日后带回北平.
一晃就是几年后的夏天,西南联大完成他的使命,正式解体.
1946年8月,朴灿烈启程返回北平,行李箱最底下放着一个铁罐子还有几件旧衣服,那是池皖虞的遗物,他答应过池皖虞要让她落叶归根.
兄长的孩子来火车站接他,说是已经替他找好了合适的下葬位置,还问他要不要去黄小将军的衣冠冢看一眼.
那是池皖虞青梅竹马的爱人,可惜就连最后闭眼的地方也是相隔千里,一个死在了东北死在战场上死在倭寇的枪下,一个死于西南死在同一种人的轰炸机下.
边伯贤曾和朴灿烈说:“如果不是因为这样的局势,他们或许不是各自走向这样的路.”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朴灿烈只问了边伯贤一句话:“后悔吗?”
边伯贤说:“死而不悔.”
朴灿烈“回去放好东西,你随我去两边各走一趟吧.”
朴灿烈“该有的东西都有吗?”
不逢春【侄子】“有的,爹娘昨儿就备好了,就等您回来.”
朴灿烈“我给你爹娘还有弟妹各带了一些东西,一会到家了你帮着分一分.”
朴灿烈一生未婚,投身革命事业之后,就连父母也是兄嫂在照顾,嫂嫂是个话不多的旧式妇女,只认得几个大字,一生只会相夫教子,侄儿侄女都被她教得很好,就连朴灿烈多年不着家无法照顾父母也未曾有过抱怨.
这一点,朴灿烈始终觉得有愧于兄嫂,兄长和他早年接连留洋,几乎掏空了家底,家中全靠嫂嫂这个贤妻操持,后来兄长回北平听了父母安排从医,家中日子也越发稳定.
谁料朴灿烈一门子就扎进了革命事业,最后更是因为远去西南几年没回来过了,父母就算是有怨气,想的多年不见的小儿子,再大的怨气也消散了.
-
朴家四合院.
正厅里,朴家父母坐在上首,兄嫂坐在一边,看见他进来连忙起身,嘴里念叨着“回来就好”诸如此类的话.
朴灿烈“这次回来,就不走了.”
朴灿烈“会继续在清华教书.”
不逢春【母亲】“留下就好.”
不逢春【母亲】“省得我和你爹总是牵挂你又见不到你.”
朴灿烈“我知道家中都靠嫂嫂操持,这是我的大部分薪水,都交给嫂嫂,嫂嫂拿去给孩子们添点衣服什么的.”
朴灿烈“我这个做叔叔的,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还劳烦嫂嫂拿去给他们买些东西.”
不逢春【嫂嫂】“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
不逢春【嫂嫂】“今天是你回来的日子,嫂嫂特意让人做了从前你最喜欢的菜,一路上肯定累了,快来吃饭,之后让你侄儿陪你去办事.”
嫂嫂招呼着一家人去吃饭,自己拉着朴灿烈走在前面,自己对这个小叔子曾经也是有怨气的,觉得他不在乎父母家人,是后来自己丈夫一句句给她解释,她才慢慢释然.
若没有这些人忘却生死,怎么会有如今的和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