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朱允熥逆袭之路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龙鳞逆起

朱允熥逆袭之路

——靖难烽烟再燃

建文二年冬月,大风自塞北呼啸南下,卷起漫天黄尘。

燕王朱棣立于大宁废城之巅,望南狞笑:“朱允樋,你断我粮道,我便掘你根基!”

同日,他祭出三柄毒刃:

其一,传檄天下,号曰“靖难军再举”,指斥建文“变乱祖制”;

其二,密约齐王朱榑、谷王朱橞,许以裂土封王,共取金陵;

其三,令道衍、袁珙潜赴山东,以“真武转世”暗号,再聚白莲教众。

一、北地狼烟

十一月朔,朱棣以朵颜残部为先锋,夜袭遵化。守将赵彝仓促应战,城破殉国。

三日之内,蓟州、永平相继失守,京师震动。

朱允樋急召内阁,灯火彻夜。

齐泰疾书:“请速发京营,以盛庸为帅,扼守滦河。”

方孝孺却道:“臣恐声东击西。若燕军佯北而实南,奈何?”

朱允樋以朱笔在地图上画一道弧线:“燕王意在山东,断我漕运。若滦河有失,则南北咽喉俱断。”

遂命:

- 盛庸统京营三万北上,固守滦河西岸;

- 平安率轻骑八千,星夜入德州,护漕舟;

- 陈瑄水师回防直沽口,断燕军海路。

二、潜龙卫千里追杀

大宁之北,风雪裂面。

潜龙卫统领陆风率三百死士,踏冰卧雪三日三夜,终在会州旧仓,寻得燕军粮屯。

当夜火起,浓烟冲霄,朵颜三卫过冬之粮,尽化灰烬。

陆风负伤而归,呈上一枚鎏金虎符——燕王世子朱高炽亲佩之信物。

朱允樋摩挲虎符,唇角微扬:“有此一物,可令燕父子相疑。”

三、兄弟阋墙

京师内廷,恭王朱允炆忽上《请复古制疏》,言“宗室当重屏藩,不可尽解兵柄”。

朱允樋览奏,笑而不语,夜召锦衣指挥使纪纲:

“查凤阳卫调兵勘合,自何人手?”

次日,纪纲呈供:调兵符乃恭王长史刘璟私开。

朱允樋只贬刘璟岭南,却对恭王温言:“大哥旧宅年久,朕已命工部重修,择日迁回。”

语罢,赐酒一杯,朱允炆手颤未接。

四、德州血战

十二月十五,朱棣以朱高煦为前锋,突至德州。

平安据运河而阵,背水为营。

是日大雪盈尺,两军白刃映日。

平安横槊大呼:“粮在身后,退者斩!”

激战竟日,燕军折却大将谭渊,朱高煦中箭坠马,仅以身免。

雪停时,运河水赤,浮尸壅闸。

朱棣怒斩败卒三百,复以骑兵绕袭临清。

朱允樋得报,于武英殿拍案而起:

“朕亲征!”

五、帝王亲征

建文三年正月,朱允樋率京营主力六万,旌旗蔽日,自通州登舟北上。

行前,留方孝孺、徐辉祖辅太子监国,密嘱:

“朕若三月不还,即奉太上皇南幸应天。”

舟次沧州,夜召诸将:

“燕王善用骑,平原难敌。今引之深入,以舟师断后,以步制骑,可一鼓破之。”

遂弃舟登岸,结大方阵于藁城,前拒马,后强弩,左右长枪如林。

二月二日,燕骑至,朱允樋披银甲,持长剑,亲自擂鼓。

战酣时,潜龙卫以火雷车突入燕阵,铁炮轰然,燕军大乱。

朱棣惊觉侧翼崩溃,急令退兵,朱允樋挥军掩杀五十里,斩首万余。

六、反间毒计

败归北平,朱棣愤懑呕血。

道衍献计:以朱高炽暗通朝廷之谣,激朱棣易储。

朱允樋顺势将鎏金虎符密送朱高煦,附书:

“世子谋内附,愿以燕土易王爵。”

朱高煦心动,夜劝父王:“兄长欲降,父王当早决。”

朱棣狐疑,杖朱高炽五十,囚之别院。

燕军自此将帅离心。

七、漕河锁龙

三月,桃花汛起。

陈瑄水师趁夜入直沽,沉船铁索,横锁白河。

燕军粮秣断绝,军心惶惶。

朱棣被迫南窜,欲夺济南。

朱允樋已先令铁铉、盛庸坚壁清野,以火牛阵大破燕军于东昌。

八、尾声·燕王末路

建文三年四月,朱棣仅率千余骑狼狈北遁,至长城外,回望中原,长叹:

“天命不在我乎?”

是夜,营中火起,亲将张玉、朱能夺马挟之,径趋漠北。

长城之上,朱允樋按剑而立,目送狼烟渐远,低声道:

“四叔,朕送你一程。塞外风霜,好自为之。”

九、潜流未息

战罢班师,朱允樋夜宿通州。

忽有急报:恭王朱允炆于途中“暴病”,舆榇已返凤阳。

朱允樋默然良久,只命厚葬,谥曰“悼恭”。

月色下,他摊开手掌——

那枚鎏金虎符,已断为两截。

帝王之路,白骨为阶;

龙鳞逆起,再无回头。

上一章 潜龙勿用 朱允熥逆袭之路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天街踏尽公卿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