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朱允熥逆袭之路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龙战玄黄

朱允熥逆袭之路

——榆木川之前的最后一场布局

永乐四年正月朔,京师大雪未消,朱允樋却已在奉天殿独坐到天亮。

案上摊着三样东西:

那只“永乐二十三年”铜匣;

刚刚自榆木川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北巡路线草图”;

以及昨夜由潜龙卫龙渊司秘呈的一封无字血书——以蓝玉旧部残血写成,遇火方显字迹:

「七月,榆木川,龙旗不复南指。」

一、折命三策

朱允樋用朱笔在铜匣背面添了第四道线——

一条自南京直插榆木川的赤红箭矢,旁写:

“朕往,则变可改;朕不往,则史成真。”

随后召陆风、齐泰、方孝孺、于谦四人入密室,口授“折命三策”:

1.「替身策」

命潜龙卫于京营中遴选三名与皇帝身量、声线酷似者,日夜随驾习练起居;

若北巡途中骤变,可金蝉脱壳。

2.「分镳策」

原定北巡六军分为三路:

御营由居庸关出,大张黄幄;

东路密令郑和率新成宝船“奉天”、“承运”浮海抵辽,装载火器、粮秣;

西路潜发龙武军五千,携神机炮三百,假作商队,走紫荆关,暗伏宣府。

3.「回銮策」

自即日起,在京秘密营建“永安宫”于孝陵之侧,内设飞鸽房十二座;

无论北巡行至何处,飞鸽日行七百里,可三昼夜回京。

二、龙牙初试

二月,赵王朱高燧护卫指挥孟贤“暴卒”余波未平,

潜龙卫龙牙司已循线逮其同谋——锦衣卫指挥佥事王射成。

王射成供出:

“赵王与汉王高煦暗通,欲趁北巡行‘榆木川扣龙’之计,

以火焚御营,推责北虏,再奉汉王即位。”

朱允樋只批一字:「剐」。

西市凌迟之日,雪飘如席,万人空巷。

皇帝却于武英殿批阅奏章,连眼皮也未抬。

三、永乐大钟

三月,京师正阳门外,永乐大钟铸成。

钟高六丈,重八万七千斤。

朱允樋亲自撰铭,内藏玄机:

外壁铸《金刚经》,内壁却以暗纹嵌“永乐五年七月乙未”八字——

正是铜匣所示“榆木川之期”。

钟成之日,钟声传十里,

而钟楼地宫内,已布下暗火道,与皇城地网相连。

朱允樋对陆风道:

“若朕北狩不归,即以此钟为号,焚钟楼,断外城九门锁钥,

京营入宫奉太子即位,再闭城三日,捕尽谋逆者。”

四、榆木川暗桩

四月,北巡前夕,

潜龙卫龙渊司呈上最新谍报:

榆木川北三里,旧元昭宗行宫外,

有鞑靼部落“乌梁海氏”驻牧,其首领阿鲁台已受赵王密金三千两,

拟于七月乙未夜,以千骑突袭御营。

朱允樋却微微一笑:

“传朕密旨,赏阿鲁台金五千两,加封‘顺宁王’,

所部三千骑,编入龙武军前锋,随朕北巡。”

五、替身出关

五月,北巡车驾发京师。

居庸关外,御营黄幄高张,

而真正的皇帝,已改乘轻骑,与郑和东路水师会合于天津卫。

御营内的“替身”,乃潜龙卫死士首领“玄一”,

面覆人皮面具,昼夜以纱帐相隔,连随驾太监亦未察觉。

六、龙旗北指,龙牙暗伏

六月,龙武军西路已潜至宣府,

神机营火炮三百尊,悉数匿于商队车内。

东路水师则沿辽河北上,于大宁故城登陆,

暗藏火箭、火油罐,准备断阿鲁台归路。

而中路御营,每日行三十里即扎,

以“龙体微恙”为由,拖延日程,

将七月乙未硬生推迟至七月壬寅。

七、榆木川前夜

七月十九夜,壬寅前夕。

榆木川旧宫,风声猎猎。

乌梁海部三千骑已悄悄包围御营,

却不知龙武军神机营已列阵于营外沙丘。

阿鲁台拔刀,下令火攻,

刹那间,号角骤起,火炮齐鸣,

火箭如流星雨落入鞑靼阵中,

乌梁海部大乱,自相践踏。

阿鲁台被生擒,跪于龙旗下,

只见“替身”玄一掀帐而出,朗声道:

“朕在此,尔等逆谋,天亦不容!”

八、真身现身

同一时刻,真正的朱允樋已率五百轻骑,

从东路水师大营飞驰而至,

亲手以永乐剑挑落阿鲁台金盔,

冷声道:

“乌梁海氏,朕赐你金五千,你却欲取朕首级?

来人,剐之,传首九边!”

九、回銮钟声

七月二十三,御驾回京。

正阳门外,永乐大钟未敲先裂——

原来钟楼地宫早被潜龙卫换填沙土,

暗火道亦被拆除。

朱允樋立于钟楼下,抚过钟壁暗纹,

以指力抹去“七月乙未”四字,

轻声道:

“朕命由朕,不由天。”

十、尾声·龙战玄黄

八月,京师再传诏令:

- 废赵王朱高燧为庶人,徙云南;

- 汉王朱高煦加禄万石,实夺兵权;

- 升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参赞机务;

- 改年号永乐五年仍为永乐四年,

以示“无改于朕志”。

雪落宫槐,钟声远彻。

朱允樋负手立于午门,

看漫天飞雪掩去马蹄与血痕,

只余一句低语,散入风中:

“榆木川已平,

下一个二十年,朕亲手来写。”

上一章 龙归沧海 朱允熥逆袭之路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天有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