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野只在苏州待了不到四十八小时。
像是偷来的一段时光,短暂得不真实。第二天傍晚,他就必须返回剧组。没有依依惜别的场面,他甚至没让姜曳繁送他去机场,只在宿舍楼下,用力抱了她一下,在她耳边留下句“走了”,便转身钻进了一辆不起眼的黑色轿车,消失在暮色里。
来去都像一阵风。
姜曳繁站在原地,看着车子消失的方向,心里空了一块。空气里似乎还残留着他身上那股清冽的气息,混合着昨夜河边的水汽和烟火味。
她转身上楼,脚步有些飘。宿舍里,徐萌正对着电脑赶论文,头也不抬地问:“约会回来了?周大明星走了?”
“嗯。”姜曳繁应了一声,把自己摔进椅子里,看着天花板发呆。
“啧,看你这失魂落魄的样儿。”徐萌终于从电脑前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至于吗?才分开几分钟?”
姜曳繁没说话,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不至于吗?她也不知道。只是那种骤然从极度亲密跌回遥远距离的落差感,让她心里闷得慌。
她拿出手机,点开那个置顶的聊天框。最后一条消息还是她昨天发的“好”。他应该在去机场的路上了吧?或者在候机?
手指在屏幕上悬停片刻,最终还是锁了屏。
不能打扰他。她对自己说。
接下来的日子,又恢复了之前的节奏。上课,工作室,练琴,接点零散的小活儿。只是心里某个角落,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持续不断地漾开细密的涟漪。那涟漪无声,却无处不在。
练琴时,会想起他笨拙弹奏《Una Mattina》的样子;吃饭时,会想起阿婆菜馆里那碗肥而不腻的红烧肉;晚上走在校园里,会想起那个牵着手、吹着晚风的夏夜。
甚至连看到学校里其他情侣牵手走过,心里都会泛起一丝微妙的、混杂着甜蜜和酸涩的滋味。
她开始更频繁地刷微博,不是看他的超话,而是留意那些娱乐资讯号,搜寻着任何可能与《逐光》剧组、与他相关的蛛丝马迹。偶尔能看到几张模糊的路透照片,他穿着戏里的服装,或是在片场休息,戴着墨镜,看不清表情。
距离通过这种方式被具象化。他在那个光怪陆离、她完全无法想象的世界里奔波,而她,固守在这座江南小城,重复着单调的校园生活。
陈桉似乎真的消停了。不再有“偶遇”,不再有看似不经意的关心。只是在一次学院组织的讲座上,两人不可避免地碰面,他远远地朝她点了点头,笑容客气而疏离,仿佛之前资料室里那场不愉快的对峙从未发生。
姜曳繁也乐得清静。
这天下午,她在林薇的工作室帮忙校对纪录片的最终混音。工作间隙,林薇递给她一杯咖啡,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最近和小周……还好吗?”
姜曳繁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小周”指的是周野。她有些窘迫,没想到林薇会这么直接地问起。
“还……还好。”她含糊地回答,耳朵有点热。
林薇笑了笑,靠在调音台上,看着她说:“他那行,不容易。聚少离多是常态,舆论压力也大。你能理解,能扛住,最好。扛不住,也别勉强自己。”
她的话说得很实在,没有评判,只有提醒。
姜曳繁握着温热的咖啡杯,点了点头。“我知道,林老师。”
“年轻嘛,感情热烈是好事。”林薇抿了口咖啡,眼神有些悠远,“但光有热烈不够,还得有韧性。就像做音乐,高潮部分固然动人,但支撑起整首曲子的,往往是那些平淡却扎实的铺垫。”
姜曳繁若有所思。
从工作室出来,天色已近黄昏。她独自走在回学校的路上,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手机震动了一下。她拿出来看,是周野发来的消息。这次不是一个字,而是一张照片。
照片拍的是片场的夜空,没有月亮,只有几颗稀疏的星子,背景是搭建的未来都市布景,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构图有些随意,甚至有点模糊。
下面附了一行字:
Aaaa小野:“这边看不到星星。”
很简单的一句话,一张图。姜曳繁却盯着看了很久。
他是在告诉她,他想起了那天晚上,在苏州河边,他们一起看过的星星吗?
心里那片涟漪,骤然扩大,变成了一圈圈温柔荡漾的波纹。
她抬起头,看着苏州尚未完全暗下来的天空,晚霞绚烂,还没有星星。
她举起手机,对着天空拍了一张,发了过去。
音乐院2204姜学姐:“这边也还没有。”
过了一会儿,他回复了。
Aaaa小野:“嗯。”
对话再次戛然而止。
姜曳繁却忍不住弯起了嘴角。她收起手机,脚步轻快地朝前走去。
夕阳的余晖落在她身上,暖融融的。
原来,维持一段远距离的感情,并不需要时时刻刻的甜言蜜语。有时候,一句没头没尾的“这边看不到星星”,和一张回应他的、普通的天空照片,就足够了。
那无声的涟漪,跨越了山海,将两颗心,微妙地连接在一起。
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