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的灯光骤然亮起时,阿九的指尖在手机屏幕上颤了一下。看台上的声浪像潮水般涌来,混合着哨音与欢呼,却在触及她耳廓的瞬间被某种无形的屏障隔绝。她的视线死死钉在入口处那道熟悉的身影上——依旧是挺拔的肩背,步伐里带着经年累月打磨出的韵律,只是走近些,便能看见鬓角隐约的白,和运动服领口下若隐若现的护具边缘。
许昕。
这个名字在她胸腔里撞了一下,像颗蒙尘的旧铃铛,发出喑哑却尖锐的回响。第一滴眼泪掉在手机壳上时,她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在发抖。屏幕还停留在相册界面,最新一张照片是三天前他热身时的侧影,长焦镜头捕捉到他擦汗时微微蹙起的眉,而往下翻几页,便是2016年里约的夜空,他披着国旗在场上奔跑,镜头远处有她举着手机尖叫的虚影。
“还是喜欢背后击球啊……”阿九喃喃自语,指尖划过屏幕上一张旧视频的缩略图。那是2012年的队内训练,十七岁的许昕被教练罚加练,汗水浸透了蓝色训练服,贴在背上像一幅深色的地图。他一次次退到球台侧后方,手腕翻转,乒乓球以不可思议的角度擦着球台边缘落下,每一次击球都伴随着少年人不服输的低吼。那时她总躲在训练馆的玻璃门外,手机举得高高的,屏幕光映着她偷偷扬起的嘴角。有一次被他发现,他隔着玻璃朝她做鬼脸,下一秒就被教练的拍子敲了脑袋,回头时还不忘对她挤眼睛,惹得她在门外笑得蹲下身。
现在场上的他也用了背后击球。对手的球势凶狠,直逼反手位,他却在后退的瞬间手腕一翻,球擦着球台白线落下。全场爆发出喝彩,阿九却在那一瞬间红了眼眶。那动作依旧漂亮,带着他独有的灵性,可她分明看见他完成动作后,扶着腰侧的手顿了一下,起身时的速度比巅峰时期慢了半拍。解说员在激昂地喊着“宝刀未老”,她却想起去年全运会后,有人拍到他被队医搀扶着走出场馆的照片,配文是“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她的手机相册是许昕职业生涯的微型博物馆。从2009年全锦赛开始,那时他还是跟着马龙、王皓屁股后面喊“哥”的无名小将,照片里的他总带着点青涩的腼腆,站在领奖台角落,手里的奖牌被攥得发白。有一张是在食堂拍的,他埋头扒拉着米饭,嘴角沾着粒米,阿九偷拍后发给他,他秒回一个“生气”的表情,后面跟着“明天帮我占个位子,我要吃糖醋排骨”。后来到了“三剑客”时期,相册里多了许多闪光灯下的影像:他和马龙在双打决赛后互相击掌,汗水在领奖台上晕开深色的印记;他抱着世锦赛混双冠军奖杯,把脸埋在奖杯里,露出的耳朵却红得发烫;还有东京奥运会后,他坐在场边,眼神里是疲惫却依旧明亮的光,阿九隔着屏幕看直播,截图时手指都在抖。
他们曾经无话不谈。训练馆的夜晚,他会发消息问她“有没有带吃的”,她便揣着刚买的烤串等在后门;比赛失利时,他的微信头像会变成灰色,她就一遍遍发搞笑视频,直到他回一个“知道了,啰嗦”;就连他第一次拿到世界冠军那天,第一个电话不是打给家里,而是打给她,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阿九,我做到了。”她在宿舍里哭到鼻塞,嘴里却喊着:“我就知道你行!”
可是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呢?是从他成为“人民艺术家”,赛程排得密不透风开始?还是从她有了自己的工作,不再能随时跑到赛场边开始?去年他生日,她编辑了一大段话,从认识那天讲到现在,删删改改半个多小时,最后只发了句“生日快乐,注意身体”。他回复得很快:“谢谢,你也是。”简单的六个字,像道无形的墙,把曾经那些叽叽喳喳的夜晚隔在了另一边。有次她在赛场后台远远看见他,想上前打个招呼,却见他被记者和工作人员围住,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她便默默退了回去,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朋友发来的消息:“看到许昕了吗?快去要签名啊!”她看着屏幕,突然觉得有些陌生。
最珍贵的那张照片被她设成了手机壁纸。那是2010年的夏天,他刚打完一场青年赛,穿着队里统一的蓝色运动服,领口还沾着汗渍。她穿着条白色的连衣裙,是妈妈新给买的,裙摆上有细细的蕾丝花边。拍照的是队里的老教练,笑着喊他们:“来,小家伙们,合个影!”许昕凑过来,胳膊自然地搭在她肩膀上,两个人都对着镜头比耶,笑得没心没肺。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像盛着夏日的阳光,她的白裙子和他的蓝运动服在照片里格外亮眼,连风似乎都带着青草的香气。那时他说:“等我以后拿了世界冠军,就把这张照片放大挂家里。”她捶他一下:“臭美,先打赢下一场比赛再说!”
现在照片还在,只是相框被她收在了抽屉深处。偶尔拿出来看,会发现照片边缘有些泛黄,就像他们之间的时光。赛场上的许昕正打完一局,下场时接过队友递来的毛巾,擦脸的动作依旧是当年的习惯,先擦左边再擦右边。阿九看着他坐下,背脊挺得笔直,只是偶尔会抬手揉一下膝盖。她想起很多年前,也是在这样的场馆里,他打完比赛膝盖红肿,她蹲在地上给他贴膏药,他疼得龇牙咧嘴,却还笑着说:“阿九,你这手法跟队医似的。”她当时抬头瞪他:“闭嘴,再动我就贴你嘴上!”
“终不似,少年游。”阿九低声念出这句词,手指轻轻划过手机壁纸上那个笑得张扬的少年。现在的许昕依旧是许昕,是赛场上那个能创造奇迹的“大蟒”,是球迷口中永远的“昕爷”,可他再也不是那个会隔着玻璃对她做鬼脸、会在深夜发消息喊饿的少年了。而她也不再是那个能随时跑到他身边、把所有喜怒哀乐都分享给他的阿九了。
比赛还在继续,加油声一阵高过一阵。阿九深吸一口气,抹掉脸上的泪痕,举起手机,镜头对准了赛场中央。这一次,她没有像年轻时那样激动地尖叫,只是安静地记录着,屏幕光映着她眼中复杂的情绪——有怀念,有感慨,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或许时间确实改变了很多东西,让曾经触手可及的人变得遥远,让年少时的炽热沉淀成心底的回响。但当他再次站在赛场上,当那熟悉的背后击球再次上演,她知道,有些东西从未消失。
就像相册里那些泛黄的照片,就像抽屉深处那张蓝白色的合影,就像此刻她眼中未落的泪。许昕依旧是她青春里最明亮的那道蓝,而她,也会像过去无数次那样,继续看着他,在属于他的赛场上,哪怕只能隔着人群,隔着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