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综影视:女配有点毒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小巷人家  影视同人   

小巷人家:宋芷欢56

综影视:女配有点毒

军绿色小板凳"吱呀"轻响,倚在过道铁栏杆上的中年男人睁开眼,笑了一下。他布满血丝的眼睛眯成两道月牙,褪色中山装领口处翻出半截灰毛衣,袖口磨得起了毛球。

安厂长从人造革公文包里摸出皱巴巴的飞马牌香烟,烟盒上烫金的骏马图案已斑驳,乘客摆摆手,露出被尼古丁熏黄的牙齿:"戒了,家里细伢子闻不得烟味。"

林武峰递过去一颗银色锡纸独立包装的薄荷糖——庄图南从上海带回来的高档糖果,上海冠生园的商标在晦暗车厢里泛着冷光。

乘客皲裂的指尖捏着糖纸反复端详,忽然笑出满脸沟壑:"阿拉屋里厢的碎糖,都是用旧报纸包的嘞。"清凉在舌尖炸开的刹那,他佝偻的背脊倏然挺直,仿佛被注入某种无形的能量。

乘客道,“听你们口音不是本地人……”

安厂长道,“江苏苏州人。”

乘客道,“你们那儿富啊,都是国营大厂,政府管得严,都讲计划经济。温州很多乡以前穷,那是真穷,没地没工厂,祖祖辈辈穷得没饭吃,全家人就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越是穷地儿,政府越是睁只眼闭只眼,让这些穷乡僻壤搞点家庭作坊,挣点买进卖出的钱,所以你们提到的批发市场,都在山沟沟水沟沟里。”

乘客的温州方言裹着薄荷的冷冽,"你们国营厂冬天发棉袄,夏天发盐汽水,我们瓯江边的茅草屋,台风季要用麻绳捆着房梁睡觉。"他粗糙的手掌在膝头比划,"七六年发大水,柳市人撑着门板当船,捞回来的不是家具,是泡烂的线圈——能修好当配件卖。"

林武峰听懂了,“越穷的地儿,当地政府的政策越开明。”

安厂长频频点头,“对头,发展经济靠政策。你们温州以个体经济为主导,我们苏州是以政府主导的集体经济为主体,我们……、我就是乡镇企业的,集体经济,政府监管。”

后排传来报纸翻动的沙响,戴眼镜的青年突然插话:"苏州的集体经济就像运河里的乌篷船,艄公的竹篙往哪边点,船就往哪边漂。"他推了推滑落的镜架,不锈钢镜腿上缠着医用胶布,"温州的家庭作坊是瓯江里的鳗苗,看着散,潮水来了就知道往岩缝里钻。"

安厂长指了指身边的林武峰,“他是国企的,工程师,有技术。”

安厂长摩挲着公文包上的五角星铜扣,金属冷意渗入指纹:"去年吴县电缆厂搞技术改制,县里特批了二十亩地扩建厂房。"他的苏州官话带着评弹般的韵律,"你们柳市镇的王书记,听说在省里立了军令状?"

"他带着三十个供销员睡火车站,三个月跑通六省的采购批文。"乘客突然剧烈咳嗽,薄荷糖在齿间咯咯作响,"什么军令状,根本是敢死队!"后排传来声悠长的叹息,混着车厢地板下引擎的轰鸣,像某种古老的和声。

乘客看着林武峰笑,“刚才那些弯弯绕,你一听就懂了,不像国企的。”

林武峰道,“我老家是闽南农村的,山高路远人穷。人穷,又不是体制内的,胆子就大,政策一放开,民营经济哗啦啦地就起来了。”

后排一位乘客一直在听他们的闲聊,听到这里,他叹息般地低语,“穷怕了。”

林武峰望着窗外掠过的水文站标尺,红漆刻度在暮色中明明灭灭。

他想起晋江老家被台风掀翻的牡蛎棚,父亲用竹篾修补渔网时说过的话:"破洞越多,经纬线就越要绞得紧。"

此刻颠簸的车厢里,他忽然读懂了中国版图上这些隐秘的咬合——国营厂的铜芯线,乡镇企业的塑料壳,家庭作坊的弹簧片,正在无数个柳市镇这样的节点上,组装成推动时代的庞大机器。

上一章 小巷人家:宋芷欢55 综影视:女配有点毒最新章节 下一章 小巷人家:宋芷欢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