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后,一行人抵达幽州渔阳郡。
渔阳城北依渔山,城如其名,因坐落山南而得称;古称无终邑,皆因东北百里外有座无终古城。
那小城虽规模不大,却三面环山,冬日里竟无北方惯有的风干酷寒,暖意融融如江南,倒是处难得的佳地。
大乔抵达那日,春阳正好,金辉漫洒,连风都带着暖意。马车行至渔阳城门附近时,她忍不住掀开一角车帘,向外望去。
君侯归来的消息早已由探哨传入城内,厚重的城门应声大开。
大队身着亮甲的军士列队涌出,分列道路两侧,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留在渔阳戍守的副将李典、张俭等十数人,更是骑马疾驰而出,翻身下马迎候。
魏劭与部将们略作寒暄,便率众入城。一路行去,两侧军士齐齐行军礼,“君侯归”的呼喊声如沉雷滚过,撼人心魄。
入城后,百姓们闻讯赶来,纷纷涌出家门夹道相迎,衣襟翩跹,笑语声喧。
大乔坐在车内,透过帘隙望着这热闹景象,鬓边的珠钗随马车轻晃,映得她侧脸莹白如玉,眉眼间带着几分初到新地的好奇。
队伍最终抵达城北正中的魏府。这座宅第既有北方世家大族宅宇的宏阔气派,又恪守列侯建制——大门三间一启,上覆歇山顶,下承巨石基座,梁枋上饰以夔龙彩绘,栩栩如生;门前左右各立一对半人高的青铜怒狮,獠牙外露,气势威严。
魏家地位最高者,当属魏劭的祖母徐太夫人。
太夫人居于府中正中北院,平日里深居简出,鲜少露面。
魏劭的母亲朱氏则居于东院,而大乔被安置在了相对的西院。
这西院名为“院”,实则是座独立的小院。需过两道门,经重庭与左右厢房,方至最里的寝屋,耳房、天井一应俱全,雅致而清净。
院里的婢仆早已候在门外,见大乔下车,十来人齐齐跪下,恭声呼喊“女君”,声音清脆整齐。
大乔身着一袭月白色襦裙,裙摆绣着细碎的兰草纹样,站在院门口望去,屋舍窗明几净,廊下的铜鹤香炉擦拭得锃亮,连阶前的青苔都打理得恰到好处——显然,虽未提前知会,府里却早已将一切收拾妥当。
她轻抚鬓边的发丝,望着这座即将长居的院落,眼中闪过一丝安定。从今往后,这里便是她的家了。
秋娘和云舒正忙着归置行装,将大乔带来的书籍、绣品一一放进柜中。
大乔站在窗边打量屋内陈设,目光不经意扫过靠墙的衣架,忽然顿住了——上面挂着几套半旧的青色常服,袖口磨出了细毛边,显然是常穿的样式;
桌案一角放着个黄铜笔架,上面插着几支狼毫笔,旁边还有个砚台,砚底刻个“劭”字;更别说床榻内侧叠着的一床灰蓝色锦被,针脚粗犷,一看就是男子用惯的物件。
她心里恍然——看来魏劭从前在家时,常住的便是这西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