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清皇帝权谋秘史(修改版)
本书标签: 历史 

第 32 章 巧策方略固皇权:平定回疆秘史(1)

大清皇帝权谋秘史(修改版)

道光六年(1826年)七月十三日,道光帝下令平叛回疆和霸杀叛贼张格尔和卓的战争拉开帷幕。

七月十四日、伊犁将军长龄派遣领队大臣祥云保、硕隆武率兵二千人星驰南行奔赴回疆。

七月十五日,乌鲁木齐提督达唆阿·多贵率领四千官兵驰赴回看应援。

七月十七日,吉林将军富俊、黑龙江将军禄成各率精兵二千名听候调用。

七月二十一日,传谕富俊、禄成火速率兵前往新疆哈密与杨遇春会合。

七月二十一日, 宁夏将军格布舍也挑选精兵二千名开向哈密。

七月二十一日,又调派御前大臣赛冲阿、侍卫大臣吉伦泰率三旗侍卫、前锋参领、护军参领、护军校一百人奔向哈密军营。

七月二十一日, 命钦差大臣杨遇春统领陕甘官兵由三千人增至六千人分批发向哈密。

武英殿内,军机大臣、大学士曹振镛将自七月十三日到二十一日发出谕旨情况写成折子送到皇上面前:

“圣上,这材料臣已处理完毕,请皇上过目。”

道光匆匆浏览一下,满意地点点头。

“曹学士,目前发兵有多少?”

“回皇上,至今天已发兵一万八千人。”

“嗯,还有哪些省的兵尚可再发?”

“回皇上,山东、直隶、蒙古、安徽、河南等地兵力尚可再发。”

“根据目前局势,你分析一下朕的总体军事部署可有不妥之处?尽管直说。”

“臣认为皇上的总体战略是这样的。”

“怎样,但说无妨! ”道光对他微笑一下。

“皇上想让伊犁将军长龄镇守北疆,相机调度行事,可进可退,巩固后方。”

“对,朕有此意,还有呢?”

“陕甘总督杨遇春到回疆指挥平叛,皇上看重杨总督指挥稳要、为人厚重、做事细心,并在军中有较高威望的优点。”

“是这样。”

“皇上了解到西回四城相继陷落、道路被叛军所阻,无法畅通,难以互应,而命各路援兵回集新疆东部的哈密,等待各部大兵聚集时再入疆平叛。”

“曹学士与朕分析相同,你以为朕的这种战略部署有何不妥吗?”

“圣上英明,没有不妥。”

“不要给朕戴高帽,也可以说反对意见,朕的为人,曹学士也不是不知,直说无妨。”

“不妥之处倒没有,只是臣以为皇上做事是稳中求妥,小心谨慎,这是优点,当然,从另一面看也是缺点。”

“好,朕就希望听缺点,你说给朕听。”

“皇上做事还不够大胆,发兵哈密有有利一面,也有不利一面。有利一面就是臣刚才说的皇上稳中求妥的优点。缺点是有点保守,大军还可再向西移到阿克苏等地,不知皇上有何想法?”

“阿克苏等地?嗯,有点道理,但是否有点太冒险,重兵屯于一处,万一叛军包围于其中,这岂不有害而无益?”

“皇上考虑事情果然周全,宁可稳一点,也不愿冒险。”

“哈哈,这是保守嘛,朕也会冒险的,还没到时候,等一等再说吧。”

道光与曹振镛相视一笑。

这一天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玉麟急匆匆来到养心殿,由太监传报入殿拜见道光皇帝。礼毕,呈上一份伊犁送来的紧急文书。

道光接过文书,拆开细看,只见上面写着:

“查喀什噶尔·叶尔羌为当时回部首领波罗尼都·霍集占据

寄虎鼎六。此等人皆是张格尔之同党,贼势颇旺,猖獗异常。西四械装陷,叛匪向东蔓延,断非二千兵马可克复,唯有据实恳奏,速发具国力,经费数百万,另派统领大员二三,巴图鲁侍卫数十人,由哈密、吐鲁番前进,会集阿克苏。至兵行粮运,长途运经贼垒,非多兵护送,势有不可。除分起络绎运粮,并留护粮台,约兵一万五千名,战兵仅二万五千人。所有办理粮饷大员及押运军火,粮饷地方官兵亦须由内地委派。如此通盘筹办,进兵巢贼,宜于十月完备。”

道光帝看后内心万分感慨,同时也极不好受,自己在上书房攻读三十余年,通晓诸子百家,熟读兵书,自以为指挥战争有一定雄才大略,虽不敢自比诸葛、乐毅,但内心也思寻不下于一般军事谋家。而他刚刚制定的平叛战略就被长龄否定,心中自是不乐。

但他还是拟谕旨一份,火速派内阁送往回疆。

回疆逆裔张格尔,潜谋煽惑,兴兵作乱,钦命授大学士、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由京颁给印信,前线军营大小官员, 一律归长龄节制。命武隆阿由山东来京,颁给钦差大臣关防,与钦差大臣杨遇春共同参赞军务。组成三人最高军事指挥机构, 并授长龄以指挥全权。如有续行添调官兵之处,并着长龄等一面奏闻,一面飞调。军火、粮饷一切经费,已饬户部速行筹款,源源接济。兵精粮足,天戈所指,无难悉数扫除。

钦此

道光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回暖,地处西北边陲,幅员辽阔,人烟稀少,地形却特别复杂,几万大军跋山涉水,远征这样一个地方,所需军火、军粮、军

则,军服、马匹马队队等军用物资能否接济上,这也是这场平叛战争靠否取胜的关键。

道光带从词派大军的开始就一直在思考这项工作的进行。通光接到回摄告急文报当天就传谕杨遇春为钦差大臣立刻赴疆,楼着传谕陕西巡抚鄂山赶往甘肃,署理陕甘总督,筹备军火、粮饷接济前线。

七月中旬, 命军机大臣传令乌鲁木齐都统英惠坐镇北路准备军需物品,并设法运解回疆。与此同时,谕令哈密办事大臣恒敬对运往回避的各路清军和粮资及时接应并安排接待和护送。

内阁把谕旨送往伊犁将军长龄之后,道光稍稍松口气,随即又想到军用物资的接济工作刚展开,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于是命太监传令召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王鼎到养心殿议事。

户部尚书王鼎近期特别繁忙, 他知道军需供给是战争的后盾,也是战争的命脉。身为朝廷命官不能为君王分忧解虑就枉为人臣,因此,回疆告急文书一到,王鼎就着手整理全国各地的财物、军需品整理登记、一旦圣上需要及时呈上。多日不见皇上提出此事、正准备奏报皇上,让皇上早早安排军需供给,忽闻皇上召见,心想必为此事,不敢有半点耽搁,就把自己近期整理出的国家财物报表带上,入养心殿叩见皇上。

在道光帝的谋划下,王鼎全力以赴,调拨全国各地的粮饷及军用物品,沿三条线路源源不断运向回疆。

整个平叛工作仅调运白银就达1100万两,其他物品更不用说,这都为平叛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发兵哈密, 这是道光帝在听取回疆平叛前线指挥大臣的意见决定实施的。这也正是道光能够虚心接受臣子的正确见解,并很快达到决策上的统一,进一步推动了平叛战局的顺利发展。

再说张格尔是何许人也?

上一章 第 31 章 神术妙道承帝位:销匣风流秘史(4) 大清皇帝权谋秘史(修改版)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 32 章 巧策方略固皇权:平定回疆秘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