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大秦:我助秦始皇一统天下
本书标签: 历史  历史故事  古代战争     

第三十六章:王守恒智擒内奸,秦王怒颁逐客令

穿越大秦:我助秦始皇一统天下

时间:公元前 247年

地点:咸阳王宫大殿、郑国渠工地

郑国渠工程在王守恒与李斯的通力协作下,暂时摆脱了旧贵族的干扰,稳步推进。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依旧涌动。

这日,王守恒像往常一样在工地巡查,不经意间听到几个工匠的窃窃私语。

“你听说了没?咱这工程的设计,有些地方怪怪的,感觉费料又费力,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嘘,小声点,这事儿可不敢乱说,万一得罪了上头……”

王守恒心中一动,不动声色地把那几个工匠叫到一旁,目光犀利地问道:“你们刚才所言,详细说来,若有隐情,休怪我军法处置。”

工匠们吓得脸色发白,哆哆嗦嗦地开口:“都尉,小的们也是偶然察觉,这渠道有几段的走向,按常理来说,完全可以取直,可如今却弯弯绕绕,多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而且水流过去,冲击力分散,灌溉效果怕是也要大打折扣啊。”

王守恒眉头紧皱,目光中透着凝重,继续问道:“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你们觉得不对的地方,都细细说来,莫要遗漏分毫。”

一个年长些的工匠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开口:“都尉啊,小的还发现啊,那用来筑渠的石料,有好些质地看着就不咋结实,感觉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水冲坏呀,可这都是按郑国大人的要求采办的呢。还有啊,这渠道每隔一段距离设置的排水口,那尺寸和位置也挺奇怪的,感觉水一流起来,根本就没法均匀地分到各片农田里去,倒像是故意弄成这样,让水乱流一气呢。”

其他工匠也纷纷点头附和:“是啊,都尉,我们一开始也没敢多想,可越干越觉得不对劲,这些地方怎么看都像是没用心琢磨,净给咱添乱了。”

王守恒脸色越发阴沉,心中暗忖:“看来这郑国终于要漏出马脚了,不能再让他继续这般暗中捣鬼。” 想到这儿,他立刻吩咐道:“去把陈林给我找来,要快!”

不多时,陈林匆匆赶来,见到王守恒便恭敬行礼:“都尉唤我,可是有郑国那厮的新动静了?”

王守恒微微点头,压低声音道:“陈林,我刚从工匠那儿得知了些可疑之处,越发觉得郑国这人不简单。你且说说,近日他可有什么更值得怀疑的行径?”

陈林神色一凛,赶忙回道:“都尉,您吩咐我盯着他后,我可一刻都没敢松懈啊。这几日我发现,郑国时常趁着夜色,偷偷在住处附近的树林里转悠,像是在等什么人。而且啊,有几次我瞧见他把一些书卷模样的东西藏在一个极为隐蔽的树洞里头,行为实在是太可疑了。”

王守恒眼神一冷,沉思片刻后,计上心来,他对着陈林附耳低语了一番,陈林听着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不住点头:“都尉这招妙啊,就看那郑国上不上钩了。”

随后,王守恒和陈林便开始安排人手,悄悄在工地和附近散播消息:“听说了没,咱大秦近日准备集结兵力,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那地界悄悄偷袭韩国呢,这可是机密,可别往外传啊。” 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便在众人之间传开了。

而郑国这边,听闻此消息后,心中大惊,觉得这可是关乎韩国存亡的大情报,必须尽快传回去。当晚,他趁着夜色,又偷偷摸摸地拿出纸笔,将这 “秦国要偷袭韩国” 的消息,连同自己这段时间收集到的秦朝朝堂上对于郑国渠工程的一些态度和决策等消息,都一一写了下来,而后藏在怀里,小心翼翼地出了居所,朝着与接头之人约定的地点赶去。

可他不知道的是,王守恒早就带着士卒埋伏在了必经之路周围。待郑国鬼鬼祟祟地出现后,王守恒一声令下:“给我拿下!” 士卒们一拥而上,瞬间就将郑国制住了。

郑国大惊失色,挣扎着喊道:“你们这是干什么?为何无故抓我?”

王守恒冷笑一声,走上前道:“郑国,你还敢狡辩?你干的那些勾当,真以为能瞒天过海吗?你看看这是什么!” 说着,王守恒从郑国怀里搜出了那份密信,展开一看,上面果然写满了各种机密消息,正要送往韩国去。

郑国见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嘴里还强撑着说道:“王都尉,这…… 这是误会啊,我…… 我只是随便写写,没别的意思啊。”

王守恒怒目圆睁,呵斥道:“误会?你身为秦国修筑郑国渠的负责人,却偷偷搜集我大秦朝堂消息,还妄图把军事机密送往韩国,你到底是何居心?你分明就是韩国派来的奸细,还想抵赖不成?”

郑国这下彻底没了底气,耷拉着脑袋,知道自己已然败露,再也说不出话来。

王守恒押着郑国,片刻不敢耽搁,便马不停蹄地朝着王宫赶去,准备向秦王禀明这一切,让这隐藏许久的内奸彻底无所遁形。

此时,殿内正商议着要事,见他这般匆忙闯入,众人皆是一惊。

王守恒 “扑通” 一声跪地,双手呈上密信:“陛下,臣不负所望,已揪出郑国这一内奸,此乃他的罪证,请陛下明察。郑国渠工程,因他暗中捣鬼,做了诸多不利于大秦的决策,险些毁于一旦。”

嬴政接过密信,脸色阴沉得可怕,怒拍桌案:“哼,孤待他不薄,委他以重任,他却如此恩将仇报,妄图坏我大秦根基,罪该万死!”

这消息仿若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朝堂上下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个个愤怒不已。

武将出身的蒙恬,满脸怒容,上前一步道:“陛下,臣早就觉得这些外国客卿靠不住!郑国如此,安知他国来的客卿不是心怀鬼胎?他们拿着我大秦的俸禄,却暗通本国,出卖我大秦机密,实在可恶!”

一旁的老贵族姬武也趁机附和:“陛下,蒙将军所言极是。这些外国客卿在我大秦备受重用,占据诸多要职,本土才俊却难有出头之日。如今郑国一事,便是警示,当趁此机会,将他们统统驱逐,以绝后患。”

其他贵族和官员们也纷纷点头,你一言我一语:“是啊,陛下,外国客卿来秦,大多是为本国谋利,哪会真心为大秦着想。”“若不驱逐,日后我大秦机密恐再难保全,朝堂也永无宁日。”

王绾见众人情绪激动,微微皱眉,上前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外国客卿中确有不忠之人,如郑国这般,理当严惩,可也不乏真心为大秦效力者。昔日商鞅变法,令我大秦焕然一新,他虽来自卫国,却为秦国奠定百年根基;张仪以连横破纵,为大秦东出扫平诸多阻碍,他们皆是秦国兴盛之功臣。若一概而论,尽数驱逐,恐寒了天下贤士之心,于秦国大业不利啊。”

吕不韦也微微点头,轻声道:“王绾大人所言甚是。陛下,老臣主管外事多年,深知人才难得。秦国欲霸天下,海纳百川方是正道。郑国一人之恶,不应累及众多客卿。当下可对客卿加强监管,详查来历背景,去伪存真,而非简单粗暴地驱逐了事。况且,郑国渠尚未完工,诸多事务还仰仗熟悉工程的外国贤才,此刻驱逐,工程停滞,损失难以估量啊。”

嬴政坐在王座之上,眉头紧锁,听着众人的进言,心中亦是矛盾重重。一方面,郑国的背叛让他恼火万分,对外国客卿的信任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他深知秦国能有今日之强盛,诸多外国客卿亦立下汗马功劳。

赵太后一直坐在一旁,静静听着众人的争论,此时见嬴政面露难色,微微开口道:“秦王,哀家以为,今日郑国之事,实在是触目惊心。这外国客卿拿着我大秦的俸禄,却心怀二意,妄图坏我大秦根基,实在可恶。郑国既已败露,谁能担保其他客卿就没有异心?如今这局势,唯有快刀斩乱麻,将所有外国客卿驱逐出境,方能保我大秦安稳。虽说往昔有几位他国贤才助力大秦兴盛,可眼下隐患重重,万不可因小失大。”

嬴政听了赵太后这番话,眉头皱得更紧,心中满是纠结。他转头看向王守恒,脸上还是挤出一丝赞赏之色:“王守恒,此次你可是立了大功!若不是你心思缜密,及时察觉郑国的异样,这郑国渠乃至我大秦,都将遭受重创。你之功绩,孤必不亏待。孤特封你为大夫爵位,望你日后继续为大秦尽忠职守,再立奇功!”

王守恒跪地,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多谢陛下隆恩!臣定当肝脑涂地,报效大秦!”

嬴政重新坐回王座,沉默良久,在一片驱逐声浪的裹挟下,最终还是缓缓开口:“孤意已决,即日起颁布逐客令,将所有在秦的外国客卿驱逐出境,不许他们再在秦国任职或居住。”

此话一出,那些力主驱逐外国客卿的大臣们,脸上纷纷露出了得意之色。而那些深知外国客卿价值的大臣们,此刻却面色凝重,看着秦王心意已决,周围又是一片拥护声浪,他们也只能把满心的劝谏之言强压下去,无奈地长叹一声。

上一章 第三十五章:王守恒勇揭郑渠黑幕,秦王殿严惩守旧权贵 穿越大秦:我助秦始皇一统天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客卿泪洒咸阳道,王怒剑指韩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