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大秦:我助秦始皇一统天下
本书标签: 历史  历史故事  古代战争     

第三十八章:秦兵叩关惊韩廷,割地求和谋喘息

穿越大秦:我助秦始皇一统天下

时间:公元前 246 年

地点:咸阳城、韩国都城新政(今河南新郑)

秦军如汹涌黑潮,转瞬便陈兵韩国边境,营帐绵延百里,压得韩国朝堂上下人人喘不过气。

韩王瘫坐于王座,双手紧攥扶手,面色惨白如纸,哆哆嗦嗦地开腔:“众爱卿啊,秦军这一来,如泰山压顶,如何是好?郑国啊,你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害我韩国深陷绝境!”

朝堂瞬间像炸开的油锅,大臣们七嘴八舌,矛头齐刷刷指向郑国。

“大王,都怪那郑国!本想着靠他修渠拖垮秦国,谁晓得竟被识破,如今可好,秦军都达到家门口了,我韩国危如累卵呐!” 一位大臣眼眶通红,痛心疾首,话语里满是愤懑与懊悔。

“就是,大王!郑国这卧底当得太蹩脚,误了我韩国的百年大计,必须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众人纷纷附和,声讨之声此起彼伏,震得殿宇嗡嗡作响。

此时,一员老将上前,神色凝重,朝韩王拱手道:“大王,当下之急,需速调函谷关驻军回防都城。秦军来势汹汹,我韩国单靠自身难以抵挡,务必马上派遣使者向魏、楚等国求援。秦国如今国力强盛,唯有联合他国之力,我韩国方能寻得一页生机。函谷关虽为险要,可都城若破,一切皆是泡影啊!”

老将话音刚落,一位年轻谋士急跨而出,高声辩驳:“将军万万不可!函谷关乃我韩国门户,一旦撤军,秦国往后进出我韩国便如入无人之境,再无险可守。再说了,他国援兵岂是轻易能盼,各国心怀鬼胎,说不定正巴望着我韩国削弱,好坐收渔翁之利呢。”

老将气得吹胡子瞪眼,怒目而视:“哼,那依你之见,难道眼睁睁看着秦军破城?”

年轻谋士略一沉吟,向韩王深施一礼:“大王,臣以为,可暂且主动割让几座富庶城池给秦国,向秦王示弱求和。秦国此番兴兵,无非是因郑国一事恼羞成怒,我韩国送上厚礼,表明诚意,或可化解燃眉之急,先让秦军退兵。”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吵成一锅粥。

“割地求和?这岂不是自损颜面,往后我韩国还如何在七国立足?”

“不割地又能怎样?眼下保命要紧,若城破国亡,一轮都没了!”

两派大臣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星子横飞。韩王眉头紧锁,听着众人争吵,心中摇摆不定,权衡再三,缓缓开口:“诸位爱卿,都先莫吵。孤意已决,先派人前往秦国议和,许以割让雍氏城为条件,暂且拖住秦军。同时,速派使者奔赴魏、楚,言辞恳切求其发兵援救。”

群臣虽仍有异议,但见韩王已决,也只能领命行事。

数日后,韩国议和使者匆匆赶到秦军营地。蒙恬高坐帅帐,听闻使者求见,剑眉一挑,冷冷道:“带他进来。”

使者入帐,满脸堆笑,向蒙恬躬身行礼:“将军,我乃韩国使者。我家大王久仰将军威名,此番特命我前来,愿与秦国议和。我韩国愿割让雍氏城,望将军能在秦王面前美言几句,令秦军退兵,此后我韩国定当岁岁朝贡,绝不再与秦国为敌。”

蒙恬听后,神色未动,目光如炬直视使者:“哼,你韩国既敢派奸细来算计我大秦,如今见大军压境,便想轻易求和?这等小恩小惠,就想打发我等?”

使者心中一惊,额上汗珠滚落,仍强撑着辩解:“将军,我韩国确有过错,可如今真心悔悟,望将军海涵。这雍氏城可是膏腴之地,足显我韩国求和诚意。”

蒙恬微微点头,看向使者,厉声道:“你这使者,且先回韩营候着,此事重大,我需禀明秦王,再做定夺。”

使者只得诺诺退下。蒙恬不敢耽搁,当即修书一封,详述此事,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咸阳。

且说那前往魏、楚求援的韩国使者,马不停蹄赶到魏国朝堂。使者扑通一声跪地,声泪俱下:“大王啊,我韩国如今危在旦夕,秦军大兵压境,还望大王看在多年盟友份上,发兵救援啊!”

魏王坐在王座上,微微皱眉,面露难色:“哎呀,韩使者啊,不是寡人不想帮,实在是秦国势头太猛,寡人若贸然出兵,恐引火烧身呐。况且,你韩国此前行事,也有些欠考虑,怎就惹上秦国了?”

韩国使者心急如焚,连连磕头:“大王,我韩国知错了,可当下实在是走投无路,求大王救救我们吧!”

魏王不耐烦地挥摆手:“罢了罢了,你且起来,寡人实在爱莫能助,你还是另寻他法吧。”

韩国使者绝望地起身,又奔赴楚国。

楚国朝堂上,使者再次哭诉:“楚王殿下,我韩国大祸临头,秦军来势汹汹,恳请殿下出兵相助,楚国若肯援手,我韩国必感恩戴德,日后定当全力回报!”

楚王冷哼一声:“哼,韩国,你也有今日。当初你与秦国眉来眼去,如今遭难想起寡人了?况且,楚国自身也有诸多烦心事,哪有余力管你这档子事。”

使者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楚王,您怎能如此绝情?唇亡齿寒啊,若韩国亡了,楚国岂能独善其身?”

楚王不耐烦地打断:“够了,莫要危言耸听,寡人心意已决,你速回吧。”

使者彻底绝望,失魂落魄地返回韩国。

咸阳王宫,嬴政收到蒙恬书信,召集重臣商议。

嬴政坐在王座之上,王绾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韩国此举诚意不足,恐有诈谋。雍氏城虽有价值,但与韩国此前算计我大秦之仇相比,似显轻飘。且我大秦既已兴兵,若轻易接受求和,恐他国小觑我秦国威严。”

姚贾却微微摇头,进言:“陛下,臣倒觉得可姑且应下。当下郑国渠工程未竟,若持续作战,耗费人力、物力不说,还恐延误工程。再者,我大秦若受降得城,可进一步扩充疆土,增强国力。只需派得力之人前去详谈,探清虚实,防其诡计即可。”

嬴政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眼中闪过一抹精明:“姚贾所言有理,不过,孤还有一事要考虑。那郑国如今虽戴罪立功,可难保他不会再生变数。为让他能专心修渠,无后顾之忧,也为牵制于他,孤欲在议和条件中,加入将郑国家人接到秦国来住。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王绾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道:“陛下此计,虽有些许风险,但不失为一良策。郑国家人在我秦国手中,他投鼠忌器,必不敢轻举妄动,于郑国渠工程有益。”

群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嬴政见状,下令道:“既如此,此事便交由姚贾去办。你速去与韩国使者谈判,务必确保我大秦利益,若有异样,即刻回报。”

姚贾领命:“遵旨,陛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望。”

姚贾日夜兼程赶到秦军营地,与韩国使者会面。

见面伊始,姚贾便开门见山:“韩使,我乃秦王钦派谈判之人。你韩国既提出割让雍氏城求和,可有诚意?这城中人口、钱粮、布帛,可都要交割清楚,莫不是想拿一座空城来糊弄我大秦?”

韩国使者忙赔笑:“大人说笑了,我韩国诚心求和,断不敢有欺瞒之举。雍氏城内一应物资,定会如实交割,绝无虚妄。还望大人在秦王面前多美言几句,让我韩国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姚贾目光如炬,紧盯使者:“哼,但愿如此。不过,我大秦可不光要这一座城,往后你韩国需岁岁纳贡,开放商路,与我大秦互通有无,如何?”

使者面露难色:“大人,这…… 纳贡之事好说,可开放商路,还需回国与大王商议,臣不敢擅专。”

姚贾脸色一沉:“怎么?你这是没诚意了?如今大兵压境,你韩国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使者吓得一哆嗦,连忙点头:“大人息怒,臣这就修书告知大王,定当全力促成此事。”

姚贾顿了顿,又道:“还有一事,你回去告知你家大王,为表你韩国求和诚意,秦王要求将郑国的家人送到秦国来住,以便他能安心修渠,也让两国能有更多互信。若此事办不妥,和谈之事休提。”

使者瞪大了眼睛,面露难色,又不得不应下:“大人,我这就回去禀报大王。”

经过几轮谈判,双方终在一些条款上达成初步共识。姚贾将详情回报秦王,嬴政审阅后,下令:“暂且准了韩国求和,蒙恬,你率大军接收雍氏城,严密监视韩国动静,若有异动,即刻进兵!”

蒙恬领命:“遵旨!”

韩国朝堂得知秦国准和,众人长舒一口气,可韩王心中却满是苦涩,韩王望着殿外阴霾的天空,长吁短叹:“我韩国,曾也是一方诸侯,有过昌盛之日,如今却落得割地求和,送人质于敌国的下场,祖宗基业,在我手中蒙羞,我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啊!” 大臣们闻言,皆低头不语,整个朝堂沉浸在一片悲痛与无奈之中。

而秦国得了雍氏城,实力又添一分,在逐鹿天下的征途上,愈发稳扎稳打,向着大一统的目标步步紧逼。

上一章 第三十七章:客卿泪洒咸阳道,王怒剑指韩国城 穿越大秦:我助秦始皇一统天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郑国渠乱象丛生,生擒魏国捣乱奸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