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刘婵玥如同往常一样,召集朝中重臣来紫宸殿议事。
“孤上次于藏书阁翻阅《凤栖史册》时,发现史册中尚且有诸多地方晦涩不明。一些未加证实的事情明晃晃地出现在官方修订的史册中,不成体统。孤要召集有才能,懂史者重新修订《凤栖史册》。孤决定重新任命太史令,此人由孤挑选,挑选后会昭告天下。”
太史令人微言轻,朝臣们对这个官职没有异议。刘婵玥接着宣布第二件事。“离国的千年玄铁已经送达,兵部已经按照炼制之法制作出一批武器,威力惊人。得了千年玄铁,攘除霍乱边境的北疆人,已经不再是难事。”
冯叶宽说道:“陛下此言差矣,臣听闻千年玄铁极难炼制,且耗资巨大。再者,即便得了神兵利刃,若无可用的将帅,攘除北疆蛮夷,也并非易事。”
“次辅言之有理,当下国富兵强,自然是必不可少。辛弃疾有言‘富国之术,不在于聚财,而在于惜费’。孤已经让皇城上下节省开支,遣散了两千名宫人,宫中太妃衣裙不可及地,杜绝不必要的铺张浪费。自然,身为一国之君,孤自己也要做出表率。孤即日穿粗布,食粗粮,一日三餐只有一荤即可,其他地方进贡的金玉孤一概不收。若是有其他地方官员再进贡东西来,孤一律按照行贿罪处理。孤做表率,以勤俭为德,推行至天下。不仅如此,官场也要盛行清廉之风——贪赃枉法、纸醉金迷、征收百姓财产土地等情况一概不能有,若发现,当以重罪处置。”
卢呈召说道:“陛下,整肃官场风气固然是好,可若是当朝天子都只着布衣,食粗食,岂非有失国体?”
刘婵玥反问:“国体?何为国体?若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可孤却金玉满头,铺张浪费,此便是国体?一想到百姓们还有很多人在为明日的吃食发愁,自己却锦衣玉食,孤便觉得十分愧疚。”
“可您是皇帝,生来就受命于天,本就和平民百姓相差甚远。何况若是陛下您都只穿布衣,氏族们会觉得倍感压力,容易生出不满之心啊。”
“大学士所言,也是孤在意的事情。孤批阅奏折,每次看到弹劾氏族权臣圈占百姓良田的事情,都倍感悲愤。为此,孤决定要严格查办圈占土地一事。日后若是有非法圈占土地一事发生,一经发现,即刻削掉爵位,不再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不仅如此,全国上下都要推行节俭美德,皇室和氏族不可消耗农民财力,不再生产徒有其表的华丽器具。氏族们生来享受丰厚待遇,衣食无缺,言行更要尽善尽美,给百姓树立榜样。如若氏族们只是想要巩固自身权力而不在乎百姓,长期以往只会激发民愤。百姓的怒气不发作得以,一发作便是一发不可收拾。到时候群情激奋,后果只会变得越来越糟。”
冯叶宽说道:“陛下所言极是,不仅贪赃枉法者要严格整治,清廉勤俭之人也要加以勉励。恩赏并施,风气才能得以更正,长期下来,富国强兵也并非难事。”
刘婵玥点头:“再说回有失国体一事——”她看向不再言语的卢呈召。他是氏族举荐,背后有氏族关系牵扯,错综复杂,他刚刚那么说,也是在替背后的势力发问。可是刘婵玥要打仗,钱自然不能从百姓手中拿,所以降低贵族的俸禄待遇也是她必然要做的事情。他们要是反了,她杀了他们之后再查抄所有家产充盈国库,这样也不错。不过如今的贵族大多没有实权,想要反也无力可反。
“若一国人人都崇尚节俭,官僚公卿们生活清廉,不多征收赋税,不侵占良田——百姓们不必再担心夏有阴雨而无处躲避,冬有严寒而无衣可穿。这样的国家难道就没有体面?难道体面就必须要用金银财物来堆积才能体现吗?”
几名大学士连连点头,卢呈召也连连点头。杨善问道:“若是北疆正面宣战,那谁任一军主帅?陛下可有人选?”
“兵部侍郎曾向孤推举齐宇,此人.....”刘婵玥挥挥手:“此事待上朝,再议。”
大臣们齐齐从位置上离开,向刘婵玥下跪后告退。
从紫宸殿离去后,刘婵玥又前往藏书阁。那里,刘婵玥和魏萱、璇玑会合。魏萱说道:“陛下命令臣在京都寻找精通史书,文采卓然的女子,臣现在已经找到了些许。”璇玑将一本书呈上。“此书名为《凤栖赋》,由出身史学世家的廉孝容编撰。”
“孤挑选太史令人选时,第一个就想到了廉大家。只是她年事已高,太史令官职小,但是有编撰史书的要务,是个极其劳心费神的职位。”
璇玑接着呈上第二本。“此书名为《女戒》,为光禄大夫夫人柳淑慧编撰,教导女子三从四德,循规蹈矩——”
刘婵玥接过书便把书扔了。“还有呢?”
璇玑犹犹豫豫又呈上第三本:“此书名为.....《凤栖风流记事》。”
“书名如此不正经......”
魏萱悠悠一笑:“看来陛下还没有读过。”
“此书.....是璇玑私藏,请陛下恕罪。”
“究竟是什么书,让你如此遮遮掩掩?”
“此书.....说是凤栖史实,可却是胡编乱造,不成体统。”
魏萱说道:“还是臣来说吧。此书写的是凤栖的一位女帝,四处风流,和朝中要员以及各色美男子结下良缘的故事。”
刘婵玥揉了揉眉心:“朝中要员有哪些?各色美男子又是哪些?”
“有.....国公长子.....当朝宰相,甚至还有.....女皇陛下身边的侍女.....”璇玑越说头越低:“用词泼辣奔放.....整篇写得十分露骨....不知所谓....这样的禁书,璇玑自然是没有看过的。”
魏萱说道:“这样的话本,历朝历代都有,陛下不必和这样的人计较。”
“孤倒是好奇谁写的此书?”刘婵玥翻了几页这书,便合上了。“用词实在大胆。”
魏萱说道:“陛下若是想要见此作者,臣可以带陛下前去。”
“此人在宫中?”
“陛下,此人或许在敏太妃那边。”
“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