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萱带着刘婵玥去找那书的作者,来到敏太妃的宫殿前,便听到远处传来女子的娇笑声。
女子甲说道:“错了错了,第一句就接错了。那是莺前柳,什么时候变成了亭前柳了?”
女子乙说道:“这一句分明用亭前柳更好,是作者用错了。”
灼灼说道:“郑姐姐说错了,说好了谁接错了诗句就要罚钱的。若无银钱,用首饰抵也好。”
刘婵玥、璇玑、魏萱一同转了个弯,看到亭前的小桌子内围着一圈女子,各个风华正茂。
女子们说道:“参见陛下。”女孩见到刘婵玥纷纷下跪。
“平身吧,你们都在做什么?”
官宦小姐们为刘婵玥腾出一个位置,她坐下,灼灼便过来拉住刘婵玥的手。“皇帝姐姐,我们在玩接诗词,谁说错了就罚谁的银两或是首饰。这些银钱灼灼会代替各位姐姐捐给边疆将士,用以抚恤。”
刘婵玥让灼灼靠在她的怀里,又看向四周坐着的,各个低头不敢凝视她的女子们。也不知道写出那话本的是谁,从外表看不出。
魏萱说道:“陛下此次前来是为了——”
刘婵玥说道:“孤此次前来,自然是为了感谢各位小姐的善心,有你们陪着太妃解闷,太妃定然是高兴的。”
灼灼说道:“可不是么,刚刚太妃笑得合不拢嘴呢,现在去睡了,待会儿醒来还要拉着我们说话呢!”
刘婵玥摸着灼灼的小脑袋。“你们平时都说什么啊?”
“大多是说前朝那些事,还说一说早已灭亡的,巫术治国的纯狐国。”
“听上去有趣。”刘婵玥没有让魏萱开口询问,是她想要看看,自己能不能把那人找出来。再者说,那人即便文采斐然,若是对史实不够了解,也是不能担当太史令的大任的。“那孤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愿不愿意听?”
白黎说道:“臣女们当然愿意。”
刘婵玥点头,开口:“古时候,中原大陆曾经有一段时间被外族占领。有个叫朱重八的人参与了反抗外敌的行动,一路南征北战,最后顺利将外族人驱逐,改朝换代,一统天下。那个叫朱重八的后来改名为朱元璋,建立国号为大明。其后他整治官场贪腐之风,杀贪官污吏,自身也是十分节俭,皇城中,连御花园都不设。”
灼灼说道:“那朱元璋定然是个好皇帝了。”
“他生前丰功伟绩无数,若是以此来评判一位皇帝是否是好皇帝,那他当然是。只是开国皇帝最忌讳权臣功高盖主,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虽然大封百官,可是不久之后,为了加强皇权,他就毫不犹豫地举起屠刀,对准了曾经帮助自己开疆拓土的功臣。”
萧晏儿说道:“狡兔死,走狗烹,历代帝王都是如此。功臣虽然和皇帝南征北战,可到底和皇帝没有亲缘连接,自然说赐死就赐死了。”
“他赐死的那么多功臣中,让孤最印象深刻的,当属于官至中书省丞相的徐达。徐达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大将,功绩显赫,也为大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有野史记载,徐达也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刘婵玥看向萧晏儿:“你刚才的意思是,如果功臣和皇帝有亲缘关系,看在亲缘的份上,皇帝就可以手下留情了?”
萧晏儿点头:“.....”
刘婵玥说道:“徐达是朱元璋皇四子的岳父,怎么着也算是皇亲国戚。据野史说,徐达年老时患病,不能吃鹅肉。可朱元璋却让使者在徐达患病的时候带着蒸了的鹅肉去探望徐达,说这是他最爱吃的食物,一定要让他亲自吃完才好。于是徐达只能眼含热泪,一口一口吃完让他送命的鹅肉。不久之后,他就旧病复发而死。”
灼灼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桃花酥:“......”
在座的官宦小姐没想到刘婵玥会把这么沉重的故事搬出来讲,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刘婵玥见她们各个都紧锁眉头,或是哀叹帝王无情,或是对伴君如伴虎这样的事实而感到担忧。其中只有一个女孩子,细细听完刘婵玥的话之后向她俯身。“陛下,臣女有话要说。”
“你说吧。”
“陛下说这段历史是由野史记载,可臣女却觉得此事有几分可信。您说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了巩固皇权而诛杀功臣,那么多明朝有汗马功劳的徐达自然是有可能出现在他的诛杀名单中的。再说徐达为皇四子的岳父,乃是皇亲国戚。他有身份、有能力,不管他有没有反叛之心,在皇帝的眼中,有前面二者足以让皇帝担忧了。即便是徐达并非朱元璋所杀,朱元璋如此大肆屠戮功臣,也是为后世埋下隐患。对臣用以威慑会令臣子畏惧于天威,可臣女以为,只有让臣子又敬又畏的皇帝才能开创盛世。朱元璋只做到了畏,却不能让臣子发自内心地尊重,久而久之,就有隐患了。”
刘婵玥点头:“你所言不假。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臣女名叫郑英,家父是礼部侍郎。”
“你和孤来。”
郑英微微点头,眼睛往上瞟了一眼,见刘婵玥不怒自威的仪态,又迅速收回视线。
刘婵玥将那一本《凤栖风流记事》甩在她的面前。“此书你可看过?”
“回陛下,臣女素来不读话本。”
“你连书本都没有翻开过,怎么知道这是话本?”
“如此荒诞的名称,自然是话本无疑了。”
刘婵玥点头,她也不知道郑英是不是这话本的作者,可刚才她看各位官家小姐的反应,只有她在听到骇人听闻的史料时能及时思辨,是个可塑之才。“那孤问你,你认不认识这书的作者?或者说——你是不是就是这本话本的作者?”郑英把头埋的低低的。“你若是敢对孤说谎,便是欺君。”
郑英立刻俯身,五体投地拜在刘婵玥的面前。“请陛下恕罪,臣女在闺阁中烦闷,才下笔写下此书。臣女冒犯陛下是重罪,不过此事乃臣女一人言行和家族无关,陛下宽仁,请不要连累臣女家族。”
“看来你是承认你是以孤为原型写的这本话本了。”
“家父为人刚正,自小就教育臣女知无不言,臣女不敢欺人,更不敢欺君。”
“此书的女主角是孤,丞相是宗胤,国公长子是荣恒,身边的侍女是璇玑,可对?你怎么写国公长子,不直接写摄政王啊?”
“臣女若写的如此明显,不是太引人怀疑么.....”
刘婵玥被气笑了:“这么说你还挺机敏。”
“多谢陛下夸赞。”
“孤没有在夸赞你。孤听闻礼部侍郎看重子女的教育,你们幼时,侍郎便送你们去廉大家那里研读经书。”
“确有此事,可臣女愚钝,虽然自幼受廉大家的教导,文采却不开窍。”
“你文采斐然,为何不批注史册经书,或者写几本正书,也比匿名写这不靠谱的话本强。”
“史册经书动辄批判女子,给那些书做批注,臣女不愿。”
“孤想要封廉大家为太史令,可廉大家年事已高,不能操劳过度。孤便让你协助廉大家修订《凤栖史册》,若你修编史册勤恳规矩,过几年,孤便任命你为太史令。”
“陛下?!”
“太史令人微言轻,且极其容易得罪有权势的人。可孤翻阅史册,见历来男史官书写的史册多有偏颇之处,对于凤栖昌盛有功的硕阳公主、女将沉香、昭阳郡主等人竟然在史册上被一笔带过——不仅如此,若是君主耽误政事,有些史官也以妖妃惑乱君心一言蒙蔽之,实在不成体统。故而孤要让女子参与编撰修史,再加上朝中通晓政史的官员们辅佐,虽然不能完全还原历史——可后世世人再读,思想不会被其影响,还会以更加公正的双眼看待历史,看待女子。”
郑英又是五体投地地向刘婵玥跪下,泣不成声。“蒙受陛下圣恩,臣女愿意万死以报答陛下恩德。臣女不觉得太史令人微言轻,纵然是又如何?命有穷尽,权无穷尽,穷尽一生追求无穷尽的权力在臣女看来是荒唐之举。臣女爱书写爱读史书,犯下大错,陛下不杀臣女已经是万幸,更别说是赐给臣女如此重任。臣女,再次感谢陛下圣恩!”
“平身吧。下午,你便去太史局吧,那里一切都会打点妥当。”郑英尚且未曾从惊叹中恢复过来,刘婵玥也没有再说话,转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