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皇后找来长绫陆婉宁清一脚踹在兖王膝盖窝,看他吃痛跪下身子,才伸手接过长绫,绑缚他的双手。
窗外忽有冷箭射来。
陆婉宁身侧是皇后,身后是官家,千钧一发之际容不得她多做考量,只能将兖王一把提起,充作肉盾。
兖王一死,叛军顷刻陷入癫狂。
陆婉宁换上长剑,挡在这对天下至尊的夫妻身前,一步不退。
“孩子,好孩子。”
官家强撑病体,躲在御桌后,不住地感叹陆家人的忠勇。
“婉宁阿姊!”
高若芊一马当先,率先从后殿冲出,与陆婉宁并肩作战。
“拜见官家、圣人。”
赵景翊匆匆行过礼,在墨兰掌中一握,提剑与叛军厮杀。
他们夫妻经历了那么多,早有默契,已不必多言。
“禹州赵景翊之妻、赵盛氏,拜见官家,圣人。”
墨兰恭敬行了大礼,伸臂将官家的支离病体搀扶住。
“父亲已从西郊大营点齐兵马,入宫勤王。臣妇与官人先来一步,保卫官家与圣人御驾。”
官家第一次见墨兰,但还记得这是自己亲自赐的婚。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啊!”
待到赵宗全领着人冲进福宁殿时,殿中小规模的战役早已平息。
官家甚至已喝上了墨兰亲手熬的药。
顾廷烨手持长弓站在殿外,望着漆黑夜色,心中一片空落落的。
他似乎……错失了一场至关紧要的机遇。
赵宗全除去冠冕,向官家行礼。
“臣救驾来迟,让官家受惊了。”
官家摆手,目光从赵景翊身上流过:“大郎来得及时,朕能受什么惊?陆鸣谦和高公瑾养的好女儿,也为朕和皇后出力颇多。你们都是好孩子,好臣子,朕心里有数。”
他提起赵景翊的口气十分亲厚熟稔。
赵宗全心中一定,脸色也自然许多。
看来官家并没有反口废黜他太子之位的意思。
官家坐得高,将赵宗全的神色看了个一清二楚。他心里始终认为赵宗全庸常,难以承担国之重器,幸而还有一个好儿子,立赵宗全为太子,也算差强人意。
赵景翊小时候是个顶顶灵秀聪颖的小童,长大后再看,却成了个憨拙迂讷的性子。
官家心里不是没有怀疑过他刻意守拙,可之前入京。几次试探却没看出端倪。若非今日他闯入殿中救驾,显露出那一身好武艺、好韬略,官家便真要被他诓骗过去了。
但这也不能怪人家孩子藏奸。
禹州的尴尬境遇,官家是明白的。
“礼院那边的官员可有受到叛军凌虐?册立太子的仪式,要尽快安排好。”
血诏毕竟不能算正式旨意,官家又重新写了立储诏书,清清楚楚落下赵宗全的名字。
赵宗全跪地领旨。
“起来吧。”
官家掩唇咳嗽数声,抬手招赵景翊上前,“朕不中用了,大郎来为朕代笔。”
赵景翊跪伏,“臣不敢。”
官家笑起来:“敬谢谦辞是古之君子的美德。但这是天子的旨意,大郎想抗旨吗?”
赵景翊这才膝行上前,双手接过御笔。
“站直了,好好写,这可都是要存档的。”
“是。”
赵景翊站在御桌前,听着官家口述,认真落笔。
第一封旨意,是给赵景翊自己的。
官家封他为琅琊王。
墨兰于一旁垂首侍立,只袖中双拳紧握。
按朝廷礼制,皇子晋封,一般先从郡公起封,再进国公、郡王,若还要晋升,便依次封为小国、次国之王,最后升为大国之王。
官家自己因先帝连天五子而格外受看重,初封也仅是跳过郡公,封为庆国公。
他给赵景翊授王爵,其用意不言自喻。
官家也没落下墨兰。
“盛氏淑慧,又是皇后所赐,'妻者,齐也',大郎封王,盛氏便册为镇国夫人吧。”
琅琊王妃只是叫着好听,正儿八经有个诰命才是真实惠。
墨兰谢恩,与赵景翊四目相接,眼中俱是浅淡笑意。
官家又去看陆婉宁和高若芊。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方才皇后与朕说,你们非但是将门虎女,诗词文章也很通,怪不得这样忠心赤忱、知晓大义,肯冒死匡扶圣躬社稷。有女如此,想必你们的父亲也一片赤胆忠心——太子,这都是来日辅佐你的忠臣良将,要一一记在心中啊。”
赵宗全恭声应是。
官家不是吝啬的人,封赏十分爽快:“如此大功,不可不赏。便予汝二人王女之爵,册为郡主,常同琅琊王妃一同来陪皇后说说话吧。”
郡主之爵,不可说不大方了。
“封号便由礼院拟定,你们自去挑拣合心意的吧。”
医官过来请脉,官家就住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