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沈从英她倚在榻边有些伤神,“这还是头一次不能和从兴、玉珍一起过年。”
尚氏忙着核对各家年赏,实在抽不出空闲宽慰她。
赵策英道:“姨母也不小了,母后不如趁早寻觅几个好门户的好儿郎给姨母备着,等出了国丧,直接赐婚下去。”
沈从英坐起身子,“是呀!从前,我总觉得玉珍还小,其实她已经是大姑娘了。”
她想着又犯了难:“我在宫里,上哪去打听般配的儿郎?”
妹妹和弟弟终归是不同的。
娶个弟媳回来,不合心意还可以纳妾,就是再跋扈的妇人,也不敢给丈夫气受;她妹子自小就是捧在手心长大,嫁去旁人家里,若是丈夫公婆对她不好给她气受,难道还能叫她和离?尚氏忙得脑袋发胀,无意听了一耳朵,提议道:“听说永昌伯爵夫人吴大娘子很爱保媒,想必对京中各家适龄的男女都知之甚深。”
沈从英眼睛一亮,又犹豫道:“可现在是在国丧里,能宣她进宫吗?”
尚氏暗蹙眉,面上却带着笑:“母后不方便亲自出面,由儿媳代劳便是。”
琅琊王夫妇住在宫里,他们却是赐居宫外的。
住在宫外有住在宫外的好处,就是与各家结交都十分方便。相比之下,琅琊王夫妇一直在官家和大娘娘眼皮子底下生活,就要赔上十万分的小心。
两边都算是好坏参半吧。
赵策英却道:“上回儿臣给母后说的英国公之女张氏,若是将她许给舅父,正好郑家那个就落了空,儿臣瞧着配给姨母也正合宜。”
沈从英皱眉:“这听着不大合适吧?”
那不成了让玉珍捡了张氏不要的?
他们这里还没商量出来个结果,大娘娘宫里的女官过来,送上了太后和琅琊王妃亲笔所写的春联和福字。
“这些是赐给皇亲国戚的,这些是赏给四品上的朝臣的。琅琊王妃做好了分门别类,每一家都放了签子,照着发放就成。”
来的是蕊初。她年岁不大,但她侍奉先帝和太后日子不短,宫变当日又因着给宝宁郡主带路、立了功劳。
年前大娘娘放了一批老人出宫,就把蕊初升了品级,提拔到跟前。
尚氏听见大娘娘命琅琊王妃写福字赐给臣子,脸上的笑容便有一瞬的不自然。
“大娘娘辛苦,王嫂辛苦。妾身会帮着圣人好好分发下去。”
蕊初笑道:“王妃说了,鲁国公府事忙,这些赏赐已按品级分好,只需按单子发放即可,不会太劳烦鲁国公夫人的。”
尚氏这才松了口气,接过单子细细查看。果然见上面将各家品级、赏赐内容都列得清清楚楚,不由心中暗叹琅琊王妃做事之周全。
待蕊初走后,赵策英拿起一张福字端详,只见笔力遒劲,气韵生动,不由赞道:“王嫂这手字当真漂亮,难怪父皇常夸她才华横溢。”
沈从英也点头道:“琅琊王妃确实是个能干的,这些日子帮着大娘娘打理事务,从不出错。”
尚氏听着他们夸赞墨兰,心中却有些不自在。她抿了抿唇,轻声道:“母后,儿媳这就去安排发放赏赐之事。”
出了殿门,尚氏望着手中长长的名单,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同样是儿媳,人家是王妃,琅琊王妃能得太后的青眼,在宫中如鱼得水,而她却只能在宫外,还要帮着母后操持这些琐事......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那点不甘,快步向前走去。无论如何,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差事办好,不能在母后和官人面前失了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