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和林暖大学生活这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加入了两位新角色后,迅速从“文艺片”转向了“轻喜剧”。
杨阳的室友刘宇,是个东北来的爽朗小伙,人送外号“行走的段子手”。
而林暖的室友马雪,则是个来自江南的机灵鬼,看似温婉,实则脑回路清奇。
四人迅速结成“学习+干饭”铁联盟,还互相攻读起对方专业的第二学位。
然而,革命的友谊很快变了味。
刘宇同志,在一次次共同啃书本、共同抢食堂红烧肉的战斗中,不幸“阵亡”——他单方面宣布,坠入了对林暖同学的爱河。
他的表现包括但不限于:
1. 在图书馆,他会以“探讨结构力学”为名,坐到林暖对面,实则大部分时间在欣赏对方认真画图时微蹙的眉头,并在心里配文:“建筑学霸的忧郁,真美!”
2. 他坚持认为林暖熬夜画图需要“能量补充”,于是每天早晨准时上演“爱心早餐接力赛”——把热乎乎的包子和豆浆塞给杨阳,一脸郑重:
刘宇阳哥,交给你的神圣使命,务必让咱妹(他坚持这么叫)吃上!
杨阳看着手里滚烫的包子,内心OS:
杨阳我是你们之间的外卖员吗?还是不加钱的那种?
与此同时,马雪同学也“叛变”了革命。
她敏锐地发现,杨阳这种“冷静分析全球经济,却会默默整理好混乱设计资料”的男生,简直是稀缺资源。
于是,她开启了“迂回战术”。
1.她追着林暖打探杨阳的喜好,问题从马雪他爱喝什么口味的奶茶
一路升级到
马雪你觉得他未来会选华尔街还是留在家乡建设新农村?
林暖被问得哭笑不得,顺着话茬打趣:林暖依我看啊,他大概会在游戏里去华尔街叱咤风云,现实里在国内建设新农村——毕竟这两头的‘江山’都得占着嘛!
2. 杨阳生日时,马雪送出了一个震惊全场的礼物——一本精装的《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史》,扉页上娟秀的字迹写着:
马雪愿你的智慧如货币政策,影响深远。
刘宇看到后直呼“内行”,而杨阳在感谢之余,默默把书放到了书架最顶层,准备留到写毕业论文时再碰。
一次香山红叶之旅,成了两人“表现欲”的巅峰。
刘宇抢占了林暖身边的“最佳观景位”,一路上试图展现自己“渊博”的植物学知识:
刘宇看,枫叶!啊,那边也是枫叶!红得真……枫叶!
林暖忍俊不禁:
林暖刘宇,那是黄栌。
另一边,马雪的“表现欲”则更为硬核,她硬是从眼前的黄栌叶片出发,强行在植物学与经济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马雪话说叶绿素转化效率与资本回报率的相似性是……
杨阳听得一愣一愣,只能全程以礼貌的点头作为回应,直到最后才找到机会插话:
杨阳马雪,你刚才引用的那个经济增长模型,可能不适用于解释叶片变红……
回程的公交车上,刘宇偷拍林暖睡颜,结果手机忘了关声音,“咔嚓”一声巨响,在全车寂静中格外清晰,吓得他差点把手机扔出窗外。
而马雪盯着前排杨阳的后脑勺出了神,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画着圈,脑子里复盘白天的聊天,琢磨着下次要怎么“自然”地跟他再探讨学术问题。
夜晚的男生宿舍,刘宇抱着篮球,一脸深沉地问杨阳:
刘宇阳哥,你说,林暖会不会觉得我太幼稚了?
杨阳从一堆数据模型中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语气毫无波澜:
刘宇她只会觉得你的结构力学作业做得太幼稚。
女生宿舍里,马雪裹着被子,双眼放光地问林暖:
马雪 暖暖,你说杨阳他……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生啊?
林暖正对着电脑渲染模型,头也不回,下意识回答:
林暖他喜欢GDP增速稳定、通胀可控的。
马雪……啊?
如今,这四位好友的聚会,常常弥漫着一丝“诡异”的气氛。
杨阳和林暖,这对被“约法三章”捆绑的“临时兄妹”,莫名其妙成了另外两人“曲线救国”路线上的关键NPC。
他们互相交换一个“你懂的”的无奈眼神,然后在刘宇和马雪各自炽热又期待的目光中,继续埋头啃书、画图。
毕竟,对他们俩来说,眼前未完成的模型和看不懂的经济数据,可能比那两位好友“山路十八弯”的暗恋心思,要简单明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