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上楼时,万茜碰到了和同学们勾肩搭背从楼梯上走下来的李斯丹妮。万茜想要打声招呼,但李斯丹妮一路和同学们有说有笑,仿佛没有看到万茜似地与她擦肩而过。
那次之后万茜就再没有见过李斯丹妮。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她们的生活轨迹本就不相同,每个人都紧锣密鼓地忙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了朝夕相处的环境,便很难再有什么交集。
连这一方小小的校园,都可以把人走散。
有时候万茜在食堂吃饭,偶尔会碰到16班的同学和她打招呼,那个瞬间她会突然想起李斯丹妮,但也就是一个念头,如惊鸿掠影从脑海中闪过,便立刻有其它需要思考的事情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不会刻意地想念,也很难轻易地忘记。
她们之间的那份感情太过模糊和短暂,甚至来不及被做出定义,就被淹没在了时间的洪流中。
也许只是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单纯友谊,又或许是在对方身上看到另一半自己时的相知相惜,亦或是曾在某个刹那,萌生过的那些无法宣之于口的暧昧和欢喜,千丝万缕理不清。
却在最迷离的时候被快刀尽数斩断。于是无法再找寻缘起,不能再追问归宿。
老师的教诲、同学的目光、做不完的习题、接二连三的考试,通通汇成奔流不息的汪洋,裹挟着她们向前走去,将她们冲散在浪潮中。
万茜和李斯丹妮就像大海中的两叶扁舟,短暂地交汇过后,还要按照原有的航线继续航行。
她们彼此只是对方人生旅途中匆匆的过客。
后来李斯丹妮再一次见到万茜是在百日誓师大会上,万茜作为学生代表坐在报告厅最前方的讲台席上,谈理想,谈奋斗。
百日誓师大会,除了前几排的学生代表和老师听得热血澎湃,剩下的人几乎人人手里抱着一本书或是练习册,不是在默默背书就是在做题,只偶尔跟着喊几句嘹亮的口号。
分秒必争,无人在意这些身外的形式,恨不得一分钟掰成八瓣地复习备考,连以往最不追求上进的学生都拿起了课本开始学习。
观众席位置不够,连过道上都坐满了学生。
百日誓师大会和参加体育单招的李斯丹妮没什么关系,对于她来说距离考试已没有百天的时间。三月底至四月,李斯丹妮要去她报考的各个高校参加专项测试。如果测试能通过还要继续参加文化课考试。
这段时间正是考前最忙的时候,李斯丹妮和校队的同学们抽训练的空档出来,只是来看一看百日誓师大会是什么样子。
她们几个人自然被挤在了礼堂的最后。李斯丹妮靠在礼堂的大门门框上,和万茜之间相隔着整间礼堂,也相隔着人海。
于是万茜又重新变回了那片模糊的憧憧人影,遥远而不可亲。
旁边的人在小声聊着天,只有李斯丹妮聚精会神地望着主席台,表情格外认真。
台上那个她心心念念不能忘的声音经过了麦克风和音响的处理后被拉得变形,在这一刻竟显得陌生而模糊起来。
万茜的演讲还没结束的时候,球队里的一个队员挤过来拍了拍李斯丹妮的肩膀,小声说教练让她们现在去集合。
李斯丹妮点点头,打开门准备偷跑前,最后回头往讲台席上深深地望了一眼,目光像撒网般散出去,而那抹倩影却是再也捕捞不回来了。
她低下头,和队友溜出了报告厅。
万茜的声音被关在了门里,连同那段被甩在身后的时光一起。仿若夜色中的烛火被剪去了烛芯,那一点微茫的光就带着所有的念想一起被生生掐灭。
因此李斯丹妮没有听到万茜在她演讲稿的最后说,有位朋友曾告诉她,人生就像是一场长跑,路在脚下,始终要为自己而奔跑。
万茜说,人生路漫漫,希望有机会能再一起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