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显化真人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玄幻武侠 

第132章 练习摘叶飞花手

显化真人

当孟珙在中原大地两地奔波、频繁作战,为国家的安危拼尽全力时,张三丰却仍在武当山中,过着清幽而专注的修炼生活。那一次蒙古军第一次占据襄阳,他们只顾着向南突进,一心想着从江陵过江,直取江南富庶之地,所以也没有来得及袭扰周边的武当山。结果没过多久,蒙古军就因为后方补给不足、地形不熟等诸多原因,败逃了回来。孟珙又乘胜追击,让那留守襄阳的蒙古将军直接投了降。因此,武当山上山下之人,倒并没有受到任何波及,依旧过着平静的日子。

此时,武当派已经招收了两百余名徒弟。其中,资质较好的俞莲舟与俞岱岩也被张三丰收为入室弟子,协助宋远桥一起代师传艺,管理众人。那宋远桥也颇有管理才能,他将各种琐杂事务分派得井井有条,让整个武当派的日常运转都十分顺畅。所以张三丰还是当他的甩手掌门人,只专心致志地练功,全身心地投入到武学的精进之中。

此时张三丰的内功修为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他已能将缸中大部分水挽成团,在空中飞舞。看着那晶莹剔透的大水球在张三丰两手间旋转,闪烁着光芒,既煞是好看,又令宋远桥他们倍感神奇。张三丰试着将那水球顺势抛向山岩上长上来的一棵松树,竟将那松树的冠盖砸了个稀烂。当然,由于张三丰撤去了功法,那水球也自炸散开,化作了一阵细雨洒落下去,滋润着脚下的土地。

玄武这时对张三丰说道:“你此时调动玄气的势已初步成了,只是还不能及远。毕竟你能外放的玄力还有限得很!不过倒是可以练练飞花摘叶类的功夫了!”张三丰连忙问该如何练习。玄武说道:“就是将树叶一类的东西捏在手中,以意念引导注入玄力,再振腕发射出去。若那树叶能快如闪电般飞出,并在玄气包裹之下斩金断玉即可!”

张三丰一听,立马会意,便又多出一门修炼功课来。这飞花摘叶手法上挺简单,但最讲究的是对玄气的精细控制。开始时,由于张三丰本身就有振腕发寸劲的功底,所以掷出的叶片出手时去势还是挺快的。但毕竟叶片轻小,距离稍远一点儿就又变成慢慢飘落之状了。张三丰知道是自己玄气灌注得不到位,更没有控制好,但他并不气馁,反而练习得更加勤奋起来。

随着练习时日的增长,张三丰的技艺也逐渐精进,那叶片能被他逐渐扔得越来越远了。张三丰也逐渐感受到了出手时的一种韵味:那就是自己在运功蓄力与注力振腕发力时,要尽量顺畅而一气呵成!张三丰对自己这一发现感到万分惊喜——这不就是在整个过程中还要尽量做到调动道韵么?那玄武神念的声音也适时地在他脑海中响起:“嗯!悟了就快了!”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诸事万物犹如蒙着面纱的神秘舞者,远远望去,舞步轻盈、姿态优雅,看似简单得触手可及。然而,当我们怀揣着憧憬与热忱,试图揭开那层薄纱,一探其令人惊叹的绝美真容与至高境界时,才惊觉自己仿佛置身于迷雾笼罩的崇山峻岭之间。在看似平坦的前行之路上,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巨大鸿沟,这便是蜕变之坎,恰似横卧在成功彼岸前的巍峨高山,云雾缭绕中透着令人望而生畏的威严。

想要翻越这座高山,绝非凭借一时的热情与冲动就能实现。所需的条件,如同精密复杂的拼图,每一块都不可或缺,且无法通过捷径拼凑完整。天资聪慧是那把开启天赋之门的钥匙,它赋予我们独特的领悟力与感知力;扎实的基础则是稳固的基石,如同高楼大厦的地基,承载着未来所有的可能;而不懈的努力,是支撑我们不断攀登的动力源泉,让我们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始终保持向上的姿态。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拥有那至关重要的一丝明悟。这丝明悟,并非空中楼阁,它深深扎根于天资、基础与努力之上,是三者交融升华的产物,绝非他人几句简单的言语便能轻易唤醒,唯有自己在漫长的探索与实践中,方能偶然捕捉到它稍纵即逝的身影。

俗话说“熟能生巧”,短短四字,看似简单直白,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以工匠行业为例,若一个人天生缺乏对工艺的敏感度与创造力,即便整日埋头于工作台前,双手磨出层层厚茧,眼中布满血丝,也难以真正参透“熟”的真谛。就像在木雕领域,有的人无论如何练习雕刻技法,雕琢出的作品却总是呆板僵硬,缺乏灵动之气,更无法达到“巧”的精妙境界,无法赋予作品以灵魂。

学习数学亦是如此。每位数学老师都会反复强调,多练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通过海量的习题练习,能够巩固知识体系,提升解题能力与思维逻辑。道理简单易懂,可真正能将其付诸实践并学有所成的人却寥寥无几。就拿我来说,我深知大量练习对于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心中也清楚地明白,凭借我的天赋,如果能坚持不懈地刷题练习,成为一名数学家或许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我骨子里有着强烈的自由不羁,极度反感被任务所束缚,面对堆积如山的数学题,内心总会涌起强烈的抵触情绪,即便明白这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却依旧难以迈出这艰难的一步。

诗歌创作同样如此。“功夫在诗外”,这句流传已久的话语,道尽了诗歌创作的奥秘。但对于众多热爱诗歌的人来说,如何在诗外寻得那提升创作水平的关键所在,却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有人穷极一生,埋头苦读经史子集,整日苦思冥想、反复吟诵,试图用文字勾勒出心中的诗意世界,可最终创作出的作品却平淡无奇,难以在诗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因为诗歌创作的真谛,只有通过亲身经历世间百态,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精妙之处。正如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真知灼见。

武侠世界中,玄武对张三丰的教导方式,也蕴含着同样的智慧。玄武深知,武学之道博大精深,其中的关键奥秘,若直接和盘托出,不仅无法让张三丰领悟其精髓,反而会成为束缚他思维的枷锁,将他的武学之路限制在固定的模式之中。唯有让张三丰亲自在武学的天地中探索、实践,在一招一式的演练中,在与不同对手的切磋较量里,不断积累经验、感悟其中的奥秘,才能真正将这些高深的武学道理融入自身,化为独特的武学修为,在武学之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张三丰在武学领域的造诣,早已声名远扬。多年来,他日夜钻研、刻苦修炼,在武学的道路上不断积累,无论是内力的深厚程度,还是招式的精妙变化,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然而,当面对运转道韵这一全新的挑战时,他才发现自己以往的成就不过是武学殿堂的入门之基。以往,他专注于武术动作的施展,凭借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内力,在江湖中站稳了脚跟。但如今,他需要用运转道韵来衔接内力的运行与发力,甚至实现内力外放,这无疑是武学运用的更高层次,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即便以张三丰的天赋与实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中的精髓。他只能在无数个日夜的尝试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在一次次失败与挫折中,反复思考、深入感悟,在岁月的沉淀中,逐步跨越这道阻碍他迈向更高境界的坎儿,向着武学的巅峰不断迈进。

上一章 第131章 孟珙封神 显化真人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33章 长枪三才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