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显化真人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玄幻武侠 

第133章 长枪三才阵

显化真人

又经过了一段漫长而艰苦的练习,张三丰才从偶尔成功到逐渐成功次数多起来。每一次的成功,都像是黑暗中的一点星光,虽然微弱,却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勇气。而在此过程中,张三丰又发现意念的引导变得尤为关键。他意识到,意念就像是无形的缰绳,牵引着内力的流动,稍有不慎,就会偏离方向。这也使得他对修炼之人尤其重视神魂修炼有了更深的认识。人的神魂强大了,意念就强;意念强大了,才更有可能在修炼的道路上创造奇迹。所以世人常常奇怪,霍金居然可以通过思考天体力学的事情来战胜病魔,捡回一条命。这正是意志力的神妙之处,是现代科学所无法完全解释的。

说真的,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刻苦练习,张三丰在意念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挺大一截。他发现自己能够更精准地控制内力的流动,甚至能够在关键时刻,将内力凝聚成一线,直击目标。这为他后来修炼内功的快速提升,以及最终创造出太极玄功,奠定了极其良好的基础。

随着张三丰运用意念引导内力运行与道韵的运转能力的不断提升,他逐渐能够勉强达到引着摘叶飞花每次都能将之掷出,快如飞箭般飞行个十多二十丈远。当然,张三丰自己也清楚,自己的功夫还差得远,距离真正的高手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他并不气馁,反而更加勤奋地练习,坚信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能够突破极限。

玄武在这个时候适时介入,说道:“每个人的功力都是有限的。你也该试试近距离的威力如何了!”张三丰却觉得远没达到去如闪电的程度,心中有些不甘,问道:“我这发射得远了,不就代表着能打击更远处的目标了么?”

玄武却笑道:“道之所及,按说是弥远的。但人之所及,终有可限。所以你只需做好当下!力有所及,是有一定范围的!”

张三丰听了这话,心中微微一震,知道自己不能急功近利,躁进冒进。他也觉得玄武的话中,似乎蕴含着更深的玄机,但一时之间却又难以完全参透。

不过张三丰并没有去深究,只是按照玄武所说的去做。他开始调整自己的练习方式,专注于近距离的发力与控制,力求在有限的范围内,将内力发挥到极致。

好在天道酬勤,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张三丰基本上能达到十丈范围内,摘叶飞花,可入木三分了!他看着自己掷出的树叶,准确无误地穿透木板,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只是修炼道路上的一个小小成就,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而此时,蒙古兵又来了。这回气势汹汹地要夺回襄阳。

因为有前次预警作用,这回张三丰也率众去看了蒙古人的攻城方式。其实在张三丰心中,也想着万一蒙古兵来袭,最好也要晓得他们的攻击方式才好。

此时孟珙还在四川督战。但襄阳所部,实是他的老班底。所以,所留军队虽不多,算上上回接纳的万把人。也不超过五万人。而闻讯此次是蒙古王子亲率十二万人来报复孟珙前战失败之仇的。

襄阳守军按原来孟珙所授之法,并没有据城坚守,而是于中道狭隘处设防,用丈多长的长枪手在主道当道抗击,而弓弩手伏于两傍助攻。城内军马却伺机而动。

蒙古马军一到,想要冲锋,却见前面黑压压一片如刺猬般的长枪手,知道即使冲锋上去,必然讨不得好,便扎住了步伐。奈何那王子气盛,只催大军向前,便以万马奔腾之势冲来。虽然当前的战马被长枪剌伤,有些乱了阵形,但仍鼓噪而进,逐渐冲开了一条路来。

此时,两边箭手见旗号而一齐发矢。因距离较近,顿时显现的杀伤力很强,蒙军就有点儿后继无力了。

此时,城中守军又乘机冲出,一时搞得蒙古兵顿然慌了,调转马头回跑。这下子蒙古军队哪还有战斗力!便迫不及待地向后退去以图收整阵形。但宋军把有限的骑兵都放在了前面,一下冲击来,弄得蒙古军前所未有地乱成一团。好在那统兵之人见宋军骑兵不多,便带头急令回撤。后面大队人马才没被冲乱而安全撤离。

张三丰观战,自然为宋军取胜而兴奋。但一想那丈多长枪,其实一般士兵使用并不灵活。说白点,好些人都是摆设而己。若在平野,那效果就差了。

他之所想,乃是要武当山下不占地形地利的情况下如何防御蒙古骑兵。反正以他看来,宋军这得胜之阵也还是挺值不得推敲的。他要想一个“万全之策”来保证有敌来犯,必不得逞的回事。

另外就是长枪手如何使用好长枪的问题了。

张三丰认为,长枪之利,在于袭远。拿武术行话而言,就是“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而枪之攻击力,仅在枪尖。如何能让手持长枪的士卒能充分发挥好长枪的杀伤力,那就又有些武学方面的道理了。张三丰自然是玩过枪的,挽枪花及枪扎一条线之类的道理在他面前就是小儿科了。但长枪不同,你想扎一条线,到枪尖处恐怕就一个簸盖那么大范围了。所以,长枪兵历来只用于对付骑兵或冲阵所用,犹如死物一般,对作战而言并不起太大作用。张三丰却觉得此处正好以武术理论而矫正之。他认为,长枪兵就该专门训练,让其一击必中那样。未必如栅栏鹿角一般置于前面,而可由后排向前突施对敌人的袭击。这样,由于其杀伤力显现的效果,必可震慑冲阵的敌人!

这回事他虽并未与襄阳守军提及,但后来他结合三才阵使用,真的杀得蒙古军不敢靠前!而明朝中后期抗倭英雄戚继光就采纳了这点儿,把他的那整套搬到了大鸳鸯阵上,每十一人之阵即配备三个长枪手,真的把倭寇杀惨了的!

对于防范骑兵,传统手法就是设置鹿角栅栏。但张三丰认为,这样纵深远远不够,很容易被骑兵突破。包括那长枪阵,因其不灵活,一旦士兵胆怯,反而自乱阵脚,倒成了反受骑兵砍爪切菜的对象。所以,他以为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长枪兵,而最好是前置鹿角阵,再以盾牌兵掩护长枪兵于后一定距离排列守之。总之,阻其势而后尽可能杀伤敌人反慑其胆!

对于打仗最终打的是双方心理的道理,张三丰此时还没注意。但从取势以慑敌人方面,无疑他算挺先进的了。

张三丰回去就又研究了下长枪的使用。亲自弄一弄两三丈长的长枪,张三丰发现,这长枪的优势就在于隔着老远就可对敌进行威胁。要保证一直占有这一优势,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也要尽量用到如同眼镜蛇攻击敌人那般以静制动,再加以小范围内陡发寸劲才能使长枪威力尽量发挥出来。这倒为后来太极一门留下了玩长枪巨剑的功夫。青城太极门就有持长枪守索桥的功夫!

至于后来张三丰对武当山周边的布防,还因地置宜、发动民众地弄了个竹签阵及竹铣阵来,真的让蒙古兵不敢寸进!这暂时又叫后话了。后戚继光还借鉴此弄个狼铣出来,对付倭寇更是成了大杀四方的利器!

上一章 第132章 练习摘叶飞花手 显化真人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34章 张三丰独拒蒙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