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一登汗位,便任命其三弟忽必烈(元世祖)总领漠南汉地事务。这可是一个极具分量的任命,意味着元朝长江以北的疆域范围都归忽必烈管了!从广袤的中原大地到边陲的山川河流,忽必烈的权力范围之广,责任之重,不言而喻。他不仅要管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还要负责这里的军事、经济等各项事务,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展示才能的绝佳机会。
当然,蒙哥南征,忽必烈也必须冲锋在前。兄弟二人,一个在战略层面运筹帷幄,一个在前线奋勇杀敌,共同为蒙古帝国的扩张而努力。所以从蒙哥入川时,忽必烈就带着大队人马出现在了襄樊正面战场上。说老实话,这才是真正襄阳保卫战的开始。在此之前,虽然双方也有过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和试探,但都只是前奏。而这一次,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展开了正面的、大规模的交锋,战火在襄樊大地燃烧,双方的将士们在战场上拼死相搏,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场战斗将决定这片土地的命运。
其实,蒙哥从战略上就是要让忽必烈去吸引宋军主力的。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战术布局,通过忽必烈在襄樊正面战场上的进攻,将宋军的注意力和兵力吸引过来,从而减轻自己在四川方向上的压力。而他则好从四川云南方面迅速打开缺口,形成战略上的迂回和包抄,一举击溃宋军的防线。这个战略构想不可谓不巧妙,若能成功,将使蒙古帝国在对宋战争中占据极为有利的地位。
打下川西南,蒙哥都没费太大力气。他的军事才能和统帅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就算遇到了余玠一定程度的阻击,其实蒙哥已暗渡陈仓地完成了战略意图。他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每一步都走得恰到好处,让对手防不胜防。在战场上,他指挥若定,蒙古军队在他的率领下,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冲破了宋军的一道道防线,向着目标稳步前进。
蒙哥本以为凭自己所率精锐之战力,搞定四川是没问题的。毕竟当时在整个蒙古帝国,就拔都与他所统军队是最能打的。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几乎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对手。然而,他失算了。孟珙、余玠布防重点在川东,且川东防线之难啃,堪称当时天下之最!就一个小小的钓鱼城,除了蒙哥自己丧命于此外,尔后忽必烈又打了三十六年,直至南宋灭亡了都还是没能打下钓鱼城。钓鱼城的坚守,成为了宋元战争史上的一段传奇,它见证了宋军将士们的顽强和坚韧,也见证了蒙古帝国在面对顽强抵抗时的无奈。
这也是人算不如天算吧。战争的走向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各种变数和意外。蒙哥和忽必烈的军事计划虽然周密,但在实际的战争中,却遇到了如此顽强的抵抗,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当然,最终钓鱼城是靠和平谈判解决的。忽必烈也仅对钓鱼城与武当山两处敬佩有加而已。钓鱼城的坚守,不仅让忽必烈对宋军的顽强抵抗表示敬佩,也让后世无数人对这座小小的城池充满了敬意。它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
话说忽必烈带领大军直扑襄阳而来。这支庞大的军队如同一片乌云,遮天蔽日,带着蒙古帝国的威严与野心,向着襄阳城压来。襄阳城,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这一刻,成为了宋元战争的焦点。
此时襄阳守将已换成了吕文焕。吕文焕,这个名字在襄阳城的百姓中早已家喻户晓。他的兄长吕文德算是奸相贾似道的心腹之人,名义上统领荆襄地区军务,但实际上他本人却经常就在临安遥控,实际防务都交给了吕文焕。按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但吕文德却是一个昏聩之人,他的决策往往缺乏远见和果断,这让吕文焕在前线的防守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困难。襄阳后来虽在吕文焕的苦苦支撑下坚守了六年,但形成襄阳一直被蒙古军长期包围的格局的始作俑者正是吕文德。这是两年后忽必烈回去争夺汗位改称元朝的事了,先按下,到时再细说。
忽必烈当时也才二十七八岁的样子。他年轻、有朝气、有抱负,但在此之前,他一直作为一个闲散王爷,倒是一直在学习研究汉文化。他深知,若要治理好这片广袤的汉地,必须了解汉文化,了解汉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但此次忽当重任,也不免既兴奋又有些忐忑。他站在襄阳城外,望着这座坚固的城池,心中既有对胜利的渴望,也有对未知的担忧。所以他并没有急于正面猛攻襄阳,而是采用了试图从侧面迂回围攻的架式。反正蒙哥给他的任务就是尽量吸引住南宋军队而己!
蒙古军的主力放在襄阳和樊城正面,以分割包围樊城为主,从而牵制襄阳。樊城与襄阳城隔汉水相望,两城相互依存,互为犄角。忽必烈的这一战略意图十分明确,通过分割包围樊城,切断襄阳与外界的联系,使其成为一座孤城。当然,忽必烈也想连襄阳一起围了,故而派出了小股部队来侦察武当山的情况。武当山,这座道教圣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襄阳城的重要屏障。若能控制武当山,便能从西面威胁襄阳,形成对襄阳的全面包围。
蒙古兵的行动当然瞒不过武当山的人,大家早就做好了准备。武当山的道士们和民兵们在张三丰的带领下,早已在山中布下了重重埋伏。但为了不暴露陷井与其它埋伏,故作一应正常一般。他们表面上依旧过着平静的生活,实则暗中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忽必烈的意思也不是要攻占武当山,而是为监视武当山宋朝军民,防止他们妨碍蒙军西面的穿插行动。他站在高处,眺望着武当山的连绵群峰,心中暗自盘算。虽然孟珙的人马早已被吕文德的人代替了,吕文德也根本看不起武当山民兵,早就取消了与民兵的合作。但张三丰还是不忘当初承诺,积极地把东面的布防及作战视为重点。所以,民兵的主力几乎都集中藏匿于武当山东面的地区。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巧妙地隐藏了自己的行踪,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由于地势狭窄,蒙古铁骑不易展开,所以忽必烈准备先以精兵突入,控制把守武当山往襄阳的要道,以保证襄阳城西门外蒙古军的穿插包围行动。他派出的探马回报,武当山的民兵并无动静。忽必烈微微一笑,当即决定按原计划进行。他相信,自己的计划无懈可击,武当山的宋军不过是瓮中之鳖,襄阳城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他并不知道,武当山的道士们和民兵们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着蒙古军的踏入。这场战争,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而襄阳城的坚守,也将成为宋元战争史上的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