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铭走后,家里仿佛瞬间被抽走了一半的热闹。陈丽君趴在沙发上,听着大门“咔哒”一声轻响,屋子里便只剩下厨房传来的细微水流声和窗外偶尔的鸟鸣。她侧过脸,看着陈昊宇在厨房和客厅之间安静地穿梭,把蔡铭带来的大包小包东西分门别类归置好,那身影单薄却异常稳妥。
陈昊宇的“专职看护”生活正式拉开了序幕。她的日程表变得异常清晰且雷打不动:清晨,她总是先于陈丽君醒来,轻手轻脚地去厨房准备早餐和熬药。砂锅里的药汁咕嘟咕嘟地响着,散发出浓郁苦涩的气味,她却能面不改色地守着火候,计算着时间。她会把早餐端到床边,通常是熬得烂熟的粥或是一碗清淡的汤面,搭配精心挑选的小菜。
“今天感觉怎么样?僵不僵?”陈昊宇一边扶着陈丽君慢慢坐起,在她腰后垫好软枕,一边仔细观察她的脸色。
“好多了,真的。”陈丽君接过温度刚好的粥碗,心里暖烘烘的,又有点过意不去,“你别光顾着我,自己也多吃点。”
陈昊宇只是笑笑,坐在床边陪她一起吃,但眼神总是不自觉地瞟向她的腰,仿佛能穿透衣物看到伤处的恢复情况。
上午是固定的康复时间。陈昊宇会按照医生教的,手法生疏却极其轻柔地帮陈丽君按摩腰背周围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她的指尖带着温热的力度,一点点揉开僵结。起初陈丽君还会因为酸痛忍不住吸气,后来便只剩下舒缓的放松感。按摩完,便是严格的膏药时间。陈昊宇会熟练地撕开膏药,在掌心焐热了,再精准地贴在最痛的部位,用手掌压实边缘,让药效更好地渗透。
“陈老师,你这手法可以开个理疗馆了。”陈丽君有时会打趣她。
“专为你服务的,概不对外。”陈昊宇低头忙活,语气平淡,却透着不容置疑的专注。
午餐和晚餐是陈昊宇大展身手的时刻。她变着法子钻研食补食谱,今天是天麻炖鸽子,明天是杜仲煲猪腰,后天又换成黑豆红枣煲乌鸡。厨房里总是飘荡着各种滋补汤品的香气。她不仅讲究功效,更注重口味,生怕陈丽君吃腻。清蒸鱼火候恰到好处,鱼肉鲜嫩;青菜炒得翠绿爽口;就连普通的米饭,她也会有时加入南瓜一起蒸,有时撒上些黑芝麻,换着花样来。
陈丽君看着餐桌上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再看看陈昊宇明显尖了下巴的脸颊,心里又甜又涩。“昊宇,你也吃,别光给我夹。”她总是把最好的部分夹到陈昊宇碗里。
“我吃着呢。”陈昊宇应着,却还是习惯性地把鱼肚肉、鸡腿肉这些最嫩的部分留给陈丽君。她自己的饭量似乎变小了,常常扒拉几口就说饱了,然后继续看着陈丽君吃,嘴角带着满足的浅笑。
下午,如果阳光好,陈昊宇会扶着陈丽君到阳台的躺椅上晒一会儿太阳。她会给陈丽君盖条薄毯,自己则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有时看书,有时只是安静地陪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剧团里的趣事或者网上看到的笑话。阳光把两人镀上一层暖金色,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