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市警局技术科最角落的办公室里,沈翊正对着堆积如山的纸质档案皱眉。窗外七月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条纹状的阴影,像是一道道无形的枷锁。
"都2123年了,我们居然还在手动整理这些破纸。"他小声嘀咕着,手指划过一份泛黄的案件记录,灰尘在光束中飞舞。
办公室门被推开时,沈翊头也不抬:"如果是来催报告的,告诉局长再给我三天。"
"沈警官,我给你带了份'礼物'。"局长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愉悦。
沈翊这才抬头,看见局长身边站着一个高个子男人——不,不是男人。那过于完美的轮廓和微微发光的淡蓝色虹膜暴露了它的本质。一个AI。
"这是最新型号的警用辅助AI,杜城7号。"局长拍了拍AI的肩膀,那动作像是在展示一辆新车,"从今天开始,它将协助你完成数字化档案项目,并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日常适应性评估。"
沈翊的嘴角抽动了一下:"局长,我一个人工作得很好。"
"效率排名倒数第三的好?"局长挑眉,"这是命令,不是请求。三个月后我要看到完整评估报告和至少50%的档案数字化完成。"
局长离开后,办公室里只剩下沈翊和那个安静的AI。它——他?——站得笔直,制服一丝不苟,如果不是那双眼眸,几乎与人类无异。
"你可以坐下。"沈翊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或者你们不需要坐?"
"我们可以模仿人类的坐姿以减少对方的社交压力。"杜城7号——这名字太长了,沈翊决定就叫它杜城——拉开椅子坐下,动作流畅得令人不适,"根据你的微表情和语气,沈警官似乎对AI有负面情绪。是否需要我调整交互模式?"
沈翊眯起眼睛:"你会读心术?"
"只是基础的面部表情分析和语音语调识别。"杜城回答,"我的设计初衷是最大限度适应人类合作伙伴的需求。"
"真贴心。"沈翊干巴巴地说,将一叠文件推到杜城面前,"那就从这些开始吧。1945年到2000年的未解决案件,需要分类、扫描并录入系统。"
这是沈翊的测试。如此枯燥、重复的工作,足以让任何人类发疯。他想看看这个所谓的"最新型号"能坚持多久。
杜城接过文件,手指轻轻翻动纸页,发出细微的沙沙声。"预计完成时间:2小时37分钟。"他抬头看向沈翊,"需要我优先处理某些特定类型案件吗?"
"随你便。"沈翊靠回椅背,准备看场好戏。
但令他意外的是,杜城的工作方式并非简单的机械扫描。他快速浏览每一份文件,偶尔停顿,似乎在思考什么。不到两小时,杜城就将整理好的数据和电子档案传到了沈翊的终端。
"已完成基础录入,同时我发现三起案件可能存在关联。"杜城调出三份档案,"1987年、1993年和1999年的三起失踪案,受害者年龄相仿,失踪地点都在同一街区半径500米内,且案发时间均为月相周期的同一阶段。"
沈翊怔住了。这些案件他上周才经手过,却完全没注意到这些细节。
"你...怎么发现的?"
"模式识别是我的基础功能。"杜城说,但语气中似乎有一丝难以察觉的——自豪?"不过,这些案件已超过追诉期,我的发现可能没有实际价值。"
沈翊盯着屏幕上并列的三份档案,第一次认真打量起这个AI。也许,只是也许,局长这次没完全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