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太平侠客传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第十六回 英雄殁血染长江水,壮士殇魂铸太平旗(五)

太平侠客传

天历七月初一夜,芜湖城外,江雾弥漫,战船无声。

罗大纲立于龟船船首,目光如炬,盯着远处芜湖城头微弱的火光。清军虽占城池,却不敢松懈——张国梁的江南大营在城外层层设防,水陆连营,将芜湖围得铁桶一般。

“大帅,弟兄们准备好了。”黄阿四低声道。

罗大纲点头,抬手一挥。

三十艘快船悄然离队,船身覆湿草,桨橹裹布,如幽灵般滑向清军水寨。

子时三刻,忽起北风。

“放!”

火箭如流星,划破夜空,直坠清军水寨。风助火势,顷刻间,江面映如白昼。清军战船仓促起锚,却已迟了——火船撞入敌阵,引燃辎重,爆裂声震耳欲聋。

“杀——!”

罗大纲亲率精锐登岸,剑锋所向,清军前哨溃散。黄阿四带人焚毁三座炮台,苏三娘带着几个弟兄更是趁乱截杀了一队运粮的清兵。

然而,战果仅止于此。

张国梁反应极快,迅速调集洋枪队封锁江岸,同时以火炮压制太平军后续攻势。罗大纲见难以扩大战果,果断下令撤退。

“可惜。”苏三娘咬牙道,“若再多两营精锐,必能破城!”

罗大纲望着远处巍然不动的芜湖城墙,冷然道:“清妖的火器,终究比我们多。” 随后吩咐下去,“回营休息,明日再战!”

七月初二,天光未亮,张国梁亲率三千精锐,沿江岸推进,意图截断太平军退路。罗大纲早有预料,于芦苇荡设伏,待清军深入,突然杀出,利刃出鞘,断影剑法依旧娴熟无比,剑光所至,清兵皆倒,纷纷落水,这柄四尺三寸的利剑随他如鬼魅一般的身影上下翻飞,待其停下,已斩敌数百。

“罗大纲在此!张国梁,可敢一战?!”

罗大纲横剑立马,声震四野。清军阵中一阵骚动,却无人敢应。张国梁冷笑,抬手一挥——洋枪队齐射!

铅子如雨,太平军被迫退守滩头。罗大纲左臂中弹,血流如注,却仍亲自断后,率亲兵以刀牌阵硬撼清军冲锋,杀出一条血路,张国梁却随军紧追不舍。

张国梁勒马阵前,笑声里带着讥诮:

“罗大纲!你为贼寇卖命,图什么?”他扬鞭指向太平军残破的战旗,“秦日纲、胡以晄这等庸才都封了王,林凤祥、李开芳兵败被诛前好歹还是个侯爵!你呢?”

江风突然凝固,连清军的火把都晃了一晃。

“冬官正丞相——”张国梁一字一顿,像在念什么荒唐的笑话,“你罗大纲克武昌、破湘军、守镇江,哪一桩功劳不比他们大?洪秀全给你什么?连个侯爵都不舍得给!”

罗大纲的剑尖微微颤抖,不是因恐惧,而是因那被撕开的旧伤——多少次死里逃生,换来的却是天京城里的冷落。

“住口!”他突然暴喝,声浪震得江水翻涌,“我罗大纲造反,为的是天下饿殍能喝上一口粥!不是为那方金印!”

罗大纲顿了顿,继续说道,“你们窃国二百余载,又不施仁政,天灾不管,人祸横行,致使百姓生灵涂炭,我起兵正是为这天下苍生!”

张国梁一扯缰绳,战马人立而起,他居高临下,语气陡然一转,竟带了几分惋惜:

“好一个为民请命的‘罗丞相’!”他刻意在“丞相”二字上加重语气,眼中闪过轻蔑,“天灾虽无可避免,可我大清圣上早已开仓放粮、整顿吏治。倒是你们——”

他突然提高声调,马鞭直指罗大纲:

“你们口口声声为民请命,可知这四年战乱,多少百姓因你们而死?江南十室九空,饿殍遍野,这就是你们要的‘太平’?”

江风卷着硝烟拂过战场,张国梁的声音陡然转冷:

“罗大纲,你摸着良心问问自己——那些死在你们刀下的官兵,那些被战火焚毁的村庄,那些因战乱而饿死的妇孺...这就是你追求的‘正义’?”

他猛地从怀中掏出一封染血的文书,当众展开:

“这是扬州百姓的万民书!求朝廷剿灭长毛,还他们太平!你口中的‘义军’,在他们眼里就是索命的恶鬼!”

罗大纲闻言放声大笑,笑声震得江面波纹荡漾。他猛地将剑插在地上,一把扯开血迹斑斑的战袍,露出满身伤痕:

“好一个颠倒黑白的张将军!”他手指一道道伤疤,“这一道,是长沙之战为救百姓挨的箭!这一道,是武昌城外挡清妖屠城留下的刀伤!”

他突然抓起地上染血的泥土,扬手撒向清军阵前:

“你问我什么是正义?这就是正义!”

“扬州万民书?”罗大纲冷笑,“去年我在仪征亲眼看见,你手下的戈什哈把刀架在孩童脖子上,逼他父亲按手印!”

“咸丰三年武昌破城,你清军屠杀降卒七千,这就是你的‘仁义’?”罗大纲故意用咸丰年号,故意不称清妖而称清军,使得这句话更有分量。

“江西巡抚张芾为凑军饷,活活饿死征粮差役,这就是你的‘整顿吏治’?”

“若真开仓赈济,为何广西饥民要吃观音土?”

“若说我们造成战乱,为何两江百姓争着给太平军送粮?”

“没有你们逼得百姓活不下去,谁会提着脑袋造反?!”

“我太平军治下三年不征粮,你清廷做得到吗?”

罗大纲这一连串雷霆般的质问,竟将张国梁逼得哑口无言。清军阵前一片死寂,连战马都不安地踏着蹄子。

张国梁脸色铁青,突然阴冷一笑:“好个牙尖嘴利的罗大纲!你不在乎自己的性命,难道也不在乎...”他故意拖长声调,“你那年仅十四的儿子?还有...”

话音未落,一道银光闪过。苏三娘不知何时已立于罗大纲身侧,手中双刀寒芒吞吐。

“张将军倒是打听得很清楚。”她唇角微扬,眼中却凝着寒霜,“可惜你算错了两件事——”

罗大纲朗声大笑,与妻子十指相扣:

“第一,我罗家的种,从来就不怕死!”

“第二...”苏三娘刀尖轻挑,削落飘扬的清军旗帜,“能杀我夫妻的人,还没生出来呢!”

在旗帜落地之前,张国梁迅速接过,交于手下重新挂上,呵,他竟有几分身手!

江风骤起,吹动罗大纲、苏三娘二人染血的战袍,二人转身回营。

张国梁长叹一声,眼中伪装的惋惜之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杀意:

“既如此,那便——”他猛地拔出佩剑,寒光映着阴沉的面容,“战场上见真章吧!”

他勒马转身,声音随着江风飘来:“罗大纲,本念你是个人才,若肯归顺,圣上开恩,免去你的罪责,甚至赐你顶戴花翎也不是不可能。可惜...”他冷笑一声,“你既执迷不悟,那便休怪本帅无情了!”

未时三刻,烈日灼江,战斗又一次打响了。

张国梁调集江岸炮营,十二门红衣大炮轮番轰击,江面水柱冲天,太平军战船剧烈摇晃。

黄阿四带着三十个广西老兄弟蹲在芦苇荡里,嘴里嚼着苦艾叶提神。这个当年在金田替罗大纲挡过苗刀的汉子,如今左耳只剩半截——那是守永安时被炮片削的。

“阿四哥,”年轻的水鬼阿旺低声道,“待会咱们真要从水下摸过去?”

“怕了?”黄阿四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门牙的黑洞,“记着,凿船时专挑船底龙骨折...”话音未落,江面突然炸起丈高水柱——清军的红衣大炮再次开火了。

三十道身影如江豚般潜向清军炮船。黄阿四的砍刀咬在嘴里,刀柄上缠着的红布条早已褪色——那是他婆娘当年从嫁衣上撕的。

“咕噜噜...”

阿旺突然剧烈挣扎起来。黄阿四回头一看,少年腰间正咕嘟冒血——水里有铁蒺藜!他一把拽住阿旺往岸边推,自己却猛地撞向最近那艘弹药船。

“咔嚓!”

龙骨断裂的脆响混在炮声里几乎听不见。黄阿四最后看到的,是江面上炸开的巨大火球,和远处罗大纲挥刀冲锋的身影。

申时,太平军夺回滩头阵地。

罗大纲踩着没过脚踝的血水巡视战场时,突然踢到半截烟杆——黄阿四的。他弯腰捡起,发现烟锅里还塞着未燃尽的土烟。

“大帅!”满脸硝烟的李铁柱奔来,“清妖又调骑兵来了!”

罗大纲把烟杆揣进怀里,哑声道:“让三娘带火枪队上。”

苏三娘的火枪队只有二十杆鸟铳,却硬是靠轮流装填,打退了三次骑兵冲锋。

“换筒!”她踢开滚烫的铳管。新来的广西妹子阿秀手忙脚乱递上备铳,却被流矢射穿咽喉。苏三娘接住倒下的少女,发现她怀里还揣着半块没吃完的荞麦饼——出征前发的干粮。

“轰!”

最后一发炮弹落在阵地前沿时,夕阳正好照在那面千疮百孔的太平旗上。旗杆下,整整齐齐躺着二十具尸体——都是跟着罗大纲和苏三娘从广西出来的老兄弟姐妹。

“铁柱!铁柱!”

罗大纲连喊数声,却无人应答。他猛然转身,只见一杆断裂的长矛斜插在泥泞中,矛柄上缠着熟悉的蓝布条——那是李铁柱的标志。

几步外的血泊里,铁柱仰面躺着,胸口插着半截清军的雁翎刀。这个从金田起义就跟着他的广西汉子,至死都保持着冲锋的姿势,眼睛睁得滚圆,仿佛还在等着下一道军令。

“大帅......”

沙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罗大纲回头,看见独眼老兵踉跄走来,半边身子都被血浸透了。那仅剩的一只眼睛里,浑浊的泪水混着血水往下淌。

“铁柱兄弟......牺牲了。”老兵喘着粗气,缺了食指的右手死死按着腹部的伤口,“刚才......清妖的火枪队偷袭,他为了护住火药库......”

话没说完,老兵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一口鲜血喷在罗大纲的战靴上。他晃了晃,却硬撑着没倒下,用长枪拄着地,独眼死死盯着远处的清军大营:

“大帅......咱们广西的老兄弟......没给您丢人吧?”

江风呜咽,卷着烧焦的军旗碎片从两人之间掠过。罗大纲伸手扶住摇摇欲坠的老兵,掌心触及的铠甲冰冷刺骨——那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刀箭的凹痕。

他忽然想起道光三十年秋,在桂平紫荆山的那个清晨。二十三个广西矿工跟着他下山造反时,铁柱就是举着这杆缠蓝布的长矛,走在最前头......

当罗大纲清点幸存者时,发现当初从九江带出来的两千弟兄,如今只剩三百余人。他摩挲着黄阿四的烟杆,望向对岸清军连绵的营火——那里正在杀猪宰羊,庆祝“大胜”。

“传令,”他忽然折断烟杆,“今夜子时,全军突袭。”

折断的烟杆茬口刺进掌心,血珠滴在名单上“黄阿四”及“李铁柱”两个旁边,像极了朱笔勾决。

上一章 第十六回 英雄殁血染长江水,壮士殇魂铸太平旗(四) 太平侠客传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六回 英雄殁血染长江水,壮士殇魂铸太平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