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太平侠客传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第十七回 萧墙裂手足互操戈,壮志灰侠俦终绝袂(四)

太平侠客传

第二日正午,何永志从混沌中醒来,眼前是茅草覆顶的房梁。

左肩火铳伤、右腿箭伤、后背刀伤皆已包扎妥当,铅子也被取出,就连脚上的铁镣也被锯断取下。他试着起身,却被一阵眩晕击倒——高热虽退,但淋了一夜暴雨,又失血过多,身体仍虚软如棉。

“壮士莫急!”老农端来药汤,“你这伤,少说将养半月。”

“多谢老丈。”何永志声音沙哑,“但我得回去……他们怕都以为我死了。”

“你现在赶路,走不了多远就得倒下,反而更耽误行程。”老汉将熬好的药汤递到何永志手中,“等几日吧,不求痊愈,至少能骑得动马。”

药汤苦涩,却让何永志混沌的头脑清醒了几分。他沉默片刻,终是点了点头。

七八日光景,伤势虽未痊愈,但已能轻松骑马。何永志活动着手腕,望向院外泥泞的官道——那里还躺着几具清兵尸体,被暴雨泡得发胀。

“老丈,”他忽然开口,“您救我,不怕朝廷追究?”

老汉正在修补锄头,闻言猛地一锤砸在铁砧上,火星四溅:“追究?我儿子和儿媳,就是灾年交不起税,被衙役活活逼死的!”他喘着粗气,浑浊的眼里燃着恨意,“你杀官兵,我更要救你!”

何永志默然。他望向蹲在墙角玩泥巴的男孩——约莫十岁,瘦得肋骨根根分明。

“为何不去南方?”何永志轻声问,“太平天国的地界,至少能吃饱。”

老汉冷笑一声,放下铁锤:“太平军是好,活不下去的人造反,天经地义!”他抹了把脸,忽然话锋一转,“可秦末陈胜吴广,汉末黄巾军,元末红巾军,明末李自成……哪个成了?”

院中一时寂静,只剩灶膛里柴火的噼啪声。

“农民起义啊,稍有点起色就止步不前,内斗、享乐、忘了本……最终都是败。”老汉摩挲着孙子的脑袋,“我这把老骨头,半截入土了,去哪儿都一样。可这孩子……”

他粗糙的手掌停在孩子嶙峋的脊背上,声音低了下去:“现在虽难,但吊着一口气,总还能活。若去了南边,将来太平天国败了,他怕是连骨头都剩不下。”老汉望向南方,眼神浑浊却锐利,“我是看不到清廷倒台了,但我孙子……一定能等到那天。”

何永志心头一震。这番见识,绝非寻常农户能有。

“老丈读过书?”

“年轻时中过秀才,还教过几年私塾。”老汉扒拉着灶灰,语气平淡,“后来灾年连年,饭都吃不上,谁还读书?”

何永志望向土墙上斑驳的《千字文》残页——原来这破败茅屋里,曾有过琅琅书声。

翌日拂晓,何永志从身上翻出几两碎银子——这是临行前吴师兄塞给他的,跟银子一起的还有一封信,这么多天何永志才发现。他忙把碎银子全塞进孩子衣兜,翻身上马。

何永志在马上郑重点头,扬鞭而去。身后,晨光染红了祖孙俩佝偻的身影。

未行几步,何永志勒住马缰,忽又转回头:“老丈昨日说,太平天国会败?”

老汉沉默片刻,粗糙的手指摩挲着锄柄:“你们天国内部如何,你比我清楚。”他抬起浑浊的眼,“仔细想想——”

“洪天王多久没理政事了?东王‘天父下凡’时,可曾真为百姓谋过利?诸王殿宇越修越华丽,将士们的抚恤银却要克扣......”

何永志握缰绳的手一紧。洪秀全确实多年不理朝政,罗大纲生前也屡次因抚恤银的事与天京争执。可这老汉身在山东,如何知晓天国内部之事?

老汉似看出他的疑惑,缓缓道:“你一定奇怪,我怎会知道这些。”他转身从屋内取出一封泛黄的信笺,边缘已磨损得起了毛边。

“我弟弟前些年跟着林凤祥北伐,后来留在了太平军。”老汉指尖抚过信纸,“他每月都托商队捎信,说天京城里王爷们住九重宫殿,而普通士卒的粮饷却一拖再拖。”

何永志心头一震。林凤祥北伐军!那是当年最精锐的部队,如今早已全军覆没......

“最后一封信是去年腊月。”老汉声音沙哑,“他说东王又‘天父下凡’了,这次是要加征‘圣库粮’,而他们营里伤兵的药钱......”信纸突然剧烈颤抖,“已经三个月没发了。”

晨风卷着焦土味掠过田野,远处传来清军搜村的铜锣声。何永志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重重抱拳,策马消失在官道尽头。

上一章 第十七回 萧墙裂手足互操戈,壮志灰侠俦终绝袂(三) 太平侠客传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七回 萧墙裂手足互操戈,壮志灰侠俦终绝袂(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