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太平侠客传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第十七回 萧墙裂手足互操戈,壮志灰侠俦终绝袂(五)

太平侠客传

何永志没有马上回天京,而是先去了师兄遇难的地方,不见尸体,只有满地狼籍,就在何永志准备离去之时,却见不远处草丛旁放着跟随自己多年的那柄断剑,竟是师兄提前放在这里的。

何永志纵马在官道上奔驰,经历了十天的跋涉,至天历九月中旬,终于抵达天京。

到达天京城后,他第一时间就询问陆芸的下落,得知陆芸并没有随军出征,而是留在天京,他立马跑了过去。

陆芸见到他的瞬间,手中药碾“咣当”落地。她扑上来时,眼泪浸透他胸前绷带:“你这两个多月……”

何永志轻抚她发颤的背脊,却见东王府近臣已候在门外:“东王要见你。”

东王府内,杨秀清正在批阅文书,头也不抬:“没死就好。”

何永志单膝跪地,将沿途清军布防——尤其是张国梁部的火器配置——逐一禀报。

“这段时间你辛苦了,暂时留在天京吧,还做你的教习。”杨秀清丢给他一块腰牌, “下去吧,养好伤再练兵。”

何永志还要继续说什么,东王已闭目养神,摆手让他下去了。

在苏三娘带领下,何永志来到紫金山麓。

罗大纲坟头已长出野菊,没有香烛,没有贡品——太平天国不允许这个,只有散落的叶片,显得格外冷清。

“阿毅随翼王打赣州去了。”苏三娘踢开一块碎石,“先登七次,有他爹的风采。”

“苏姐姐你……”何永志欲言又止。

苏三娘倚着坟边的树,叹了一口气道:“如今女营不受重视,我倒落得清闲。”

何永志默然。这样也好,至少不必再冲锋陷阵。可望着这荒草孤坟,想起当年罗大纲带着他们冲锋陷阵的日子,心中又是一阵酸涩。

辞别苏三娘,何永志来到天京医馆。陆芸正翻阅着医书,那是妙心师太留给她的,蓝布封皮已经泛旧,书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墨迹深浅不一,显是经年累月所留。

书中所载,既有《黄帝内经》的深奥医理,又有师太亲笔记录的西洋医术心得——如何用银针导引气胸,怎样处理复杂骨折。页缘还绘着些精巧的手术器具图样,其中一柄柳叶刀被反复描摹,刃口线条极薄,旁注“刃薄则创口小,愈速”。

她指尖停在一页,那里记载着西洋医学所说,有一种微小的、人不可见的虫子,可以导致人得病,严重可致死,若要进行手术操作,必须将器械规范消毒,杀灭小虫,方法如下……字迹清隽如昔,仿佛师太仍在耳畔叮嘱:“医者,当博采众长......”

陆芸见何永志来,忙放下手术书本,关切问道:“永志哥,东王找你,怎么去了这么久?”

何永志道:“我去看了看罗大叔。”

何永志一面说,一面与陆芸一同坐下。他讲述这些时日的遭遇——芜湖撤离,断后小队全军覆没,自己被俘,幸得师兄相救。说到师兄,他忽然想起那封信,忙从怀中取出。

信笺已染血,字迹却清晰:

自咸丰三年得韩师兄信,言“永志未死,金威已不足为惧”,吾喜不自胜,几欲泣下。然身陷敌营十余载,如履薄冰,身不由己。

师弟当知,自分别那年冬寄出第一封信后,吾再未敢与师门联络。十余年间,韩师兄来信十二封,吾皆暗中收阅,却始终未能回复。犹记咸丰三年那封,吾知信至京中,苦候十余日,方得夤夜潜往,就着烛火细读......

吾负四位师兄多矣!今生恐难再聚,惟望师弟代告:吴瑞昌纵死,亦是云武堂弟子,魂梦常归广府......

最后数行墨迹深陷纸背,显是竭力稳住颤抖的手腕所书。

师弟武功已臻化境,云武堂复兴在即,惜吾不能亲见矣。

咸丰五年八月十五日夜,突围前夕绝笔。

何永志用力抓着信件,男儿泪砸在信纸上。陆芸轻轻抱住他,药香萦绕。

良久,何永志平复心情。

“你怎么没随军?”何永志拭泪问道。

陆芸环顾四周,压低声音:“北王称有头疼病,留我诊治。可......”她眉头紧蹙,“他脉象平稳,舌苔正常,根本无病。”

“倒是东王,”她叹道,“连日批阅军报,眼底都熬出血丝了。”

“东王让我暂留天京。”何永志握住陆芸的手,“这段日子......”

“成婚之事不急。”陆芸突然打断,耳根微红,“我既认定你,等天下太平更好。”她突然哽咽,“可你总不顾性命往前冲......”

何永志将她揽入怀中。怀中人颤抖着背诵:“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我懂......”

夕阳透过窗棂,将相拥的影子拉得很长。何永志想,得此知己,死而无憾。

上一章 第十七回 萧墙裂手足互操戈,壮志灰侠俦终绝袂(四) 太平侠客传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七回 萧墙裂手足互操戈,壮志灰侠俦终绝袂(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