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浩翔接过水杯,注意到宁芷今天穿了一件淡蓝色的连衣裙,头发用一支铅笔随意地盘起,几缕不听话的发丝垂在耳际,为她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息。
"我没紧张,"他抿了口水,"只是确认设备正常。"
宁芷嘴角微微上扬:"当然,严律师从不紧张。"她伸手轻轻拂去他肩头一缕看不见的灰尘,"记住,他们不是来听法律条文的,是来听故事的。"
严浩翔正想反驳,校长已经走上临时讲台宣布活动开始。掌声中,严浩翔深吸一口气,走向台前。
"各位下午好,"他的开场白比预想的要自然,"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枯燥的法条,而是法律背后的人性光辉..."
随着演讲展开,严浩翔发现自己确实在讲"故事"——他讲述了经手过的一个农民工维权案,如何从一句随口抱怨发现关键证据;分享了一位老人遗嘱纠纷中隐藏的家族温情。台下听众的眼神从最初的拘谨变得专注,甚至有几位学生开始积极提问。
"严律师,"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手,"您处理这么多案件,最难忘的是哪一个?"
严浩翔停顿了一下,目光不自觉地寻找宁芷。她站在后排,对他轻轻点头。
"其实...最让我难忘的不是胜诉的案件,"这个回答出乎他自己的预料,"而是一个我拒绝接手的案子。当事人无力支付高昂律师费,我建议他寻求法律援助。三个月后,我在报纸上看到那人自杀了。"
书店内突然安静下来。严浩翔感到喉咙发紧:"那之后,我开始每年接三起pro bono(公益)案件。法律应该保护每个人,而不仅是付得起费的人。"这句话脱口而出,他甚至不确定自己为何要分享如此私人的经历。
掌声响起时,严浩翔有些恍惚。宁芷走上前,自然地接过话筒:"感谢严律师的精彩分享!现在进入自由交流环节,大家可以随意浏览书店,严律师会解答大家的疑问..."
活动比预期延长了一小时。最后几位学生围着严浩翔询问法学院报考建议,而几位老师则对书店的藏书表现出浓厚兴趣。宁芷穿梭其间,时而补充解释,时而引导话题,像一位娴熟的乐队指挥。
当最后一位客人离开,书店门上的风铃停止晃动时,严浩翔松开了领带,长舒一口气。
"成功了!"宁芷抱着签满名字的留言本,眼睛闪闪发亮,"张校长说这是他们参加过最好的读书会,想把它变成每月固定的活动!"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为她镀上一层金边。严浩翔发现自己无法移开视线:"你的策划很有效。强调'故事'确实比讲法律理论更吸引人。"
"不,是你讲得好。"宁芷认真地说,"当你谈到那个自杀案件时...那是真实的你,人们能感受到。"
严浩翔不习惯这样的直白评价,转而整理起散落的书籍:"今天卖出了十二本书,还有六人办理了会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