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区某录音棚内,宋亚轩的太阳穴突突直跳。空调的嗡嗡声、设备电流的嘶嘶声、旁边制作人不断敲击铅笔的哒哒声——所有这些声音通过他的右耳助听器被放大,像一把钝刀不断刮着他的神经。
"不行,还是太抽象了。"制作人王琛摘下耳机,揉了揉鼻梁,"普通听众根本get不到你想表达什么。"
宋亚轩深吸一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挂在脖子上的半个音符挂坠:"这是为触觉设计的音乐,需要通过震动反馈系统来完整体验。"
"但我们的专辑最终是要用耳朵听的。"吉他手小林插话,手指拨弄着琴弦发出刺耳的和声,"你不能指望每个听众都有一套你那个特制设备。"
录音棚里的其他三位音乐人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这是宋亚轩加入"边界"项目的第十天,也是他的创意第五次被否决。陈墨当初承诺的"融合"音乐,在实践中变成了要求他将震动音乐理念"翻译"成传统听觉形式。
"再试一次。"宋亚轩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走向那台专门为他准备的震动钢琴,"这次我会加强旋律线,但请保留低音部的震动序列。"
他坐下,手指落在琴键上。这台钢琴连接着一个复杂的触觉反馈系统,能将音符转化为不同频率的震动——基于林小满的设计,但由星海音乐的技术团队进一步开发。当他开始演奏时,琴键下方的装置同步工作,将震动通过座椅传导给演奏者。
曲子是他和林小满共同创作的《触海》,灵感来自滨海市的潮汐。高音部模仿海鸥的鸣叫,中音区是海浪的起伏,而低音部则通过特殊的震动序列模拟海水冲刷沙滩的触感。
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录音棚里一片寂静。
"呃..."鼓手阿杰打破了沉默,"旋律部分很美,真的。但那些低频震动在音频里听起来就像...呃...洗衣机故障的声音?"
宋亚轩的指尖发冷。在滨海,当他和林小满一起演奏这首曲子时,听障孩子们会趴在地板上,用整个身体感受音乐的流动;会把手放在特制音箱上,让震动从指尖直达心脏。而现在,这些专业人士听到的只是"洗衣机故障"。
"也许我们可以保留旋律部分,去掉那些..."王琛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实验性的东西?"
宋亚轩猛地站起来,琴凳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那些'实验性的东西'正是这首曲子的灵魂。"
"冷静点,宋。"陈墨从控制室推门而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大家只是在寻找平衡点。你的理念很前卫,但专辑需要考虑市场接受度。"
宋亚轩咬紧牙关。三周前,正是陈墨对他的"前卫理念"赞不绝口;而现在,这个理念正在被一点点剥离,直到变成又一张迎合市场的普通跨界专辑。
"我需要休息一下。"他抓起背包,径直走出录音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