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的秋波里沉着一万卷被揉碎的日光,博雅塔的影子斜斜切开草坪,将开学典礼的人群割裂成光与暗的战场。林清越坐在元培学院的方阵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学生证上的烫金纹路。前排女生发梢的桂花香膏让她想起南京栖霞山的清晨,而母亲此刻大概正在千里之外,用考古刷清理她卧室地板缝隙里残存的高中试卷碎屑。
“下面有请新生代表,光华管理学院郭韬同学发言。”
掌声如潮水漫过五四体育场,林清越抬头时正撞见一道冷冽的光。高挑的少年踏上主席台,白衬衫被秋风灌满,像张即将启航的帆。当他扶正话筒时,腕间的蓝晶石袖扣折射出一道冰棱般的锋芒,刺痛了她的视网膜。
“各位老师同学,当我们谈论北大精神时,本质上是在解一道非对称信息博弈论题。”
低沉的声线裹挟着青海湖的寒气,林清越看见前排教授们交换眼神的瞬间——那是她在古籍修复课上常见的表情,当有人试图用碳十四检测法推翻传世文献记载时,父亲脸上就会浮起这种谨慎的涟漪。
郭文韬的指尖在激光笔上轻叩,投影幕布亮起复杂的数学模型:“假设北大是纳什均衡中的参与者,那么她的最优策略应当是......”
林清越的钢笔突然在笔记本上洇开墨团。她注视着那些跃动的希腊字母,突然想起昨夜在百年讲堂看到的昆曲《牡丹亭》海报。杜丽娘的水袖与眼前的β系数在思维中诡异地重叠——这人在用微积分肢解风骨。
当他说到“帕累托最优下的资源分配”时,林清越突然站了起来。湖风掀起她素白的棉麻长裙,腰间系的仿马王堆汉墓茱萸纹绣带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光。
“郭同学,”她声音清越如磬,惊飞了塔顶栖息的灰鸽,“若将历史周期律代入您的模型,金融泡沫破灭时是否需要引入文化惯性变量?”
全场寂静中,她听见后排有人倒吸凉气。这场景多像永贞革新时的朝堂对奏,而她手中没有笏板,唯有一卷昨夜写满批注的《货殖列传》。
郭文韬的眼镜微微下滑,镜框边缘擦过颧骨时泛起一道红痕。这个瞬间被林清越精准捕获——像猎户座α星突然偏离轨道,暴露出凡人血肉的温度。他抬手推镜架的动作带着数学家特有的精准,腕表表盘闪过公元历与干支历的双重刻度。
“很好的问题。”他切换PPT,幕布上突然出现《清明上河图》局部,“假设这是北宋汴京的金融市场,虹桥上的茶肆可视为信息集散点......”
林清越的瞳孔骤然收缩。那人竟用博弈树解构张择端的笔触,将樊楼的酒旗量化为风险偏好指标。她看见父亲书房里的线装书在虚空中燃烧,灰烬重组为布莱克-舒尔斯方程。
“但您忽略了士大夫阶层的道德风险。”她上前半步,发间的木制螭纹簪在风中轻颤,“范仲淹创立义庄制度时,可没有用蒙特卡洛模拟。”
场边有教授发出轻笑。郭文韬的喉结动了动,白衬衫领口被风掀开一角,露出锁骨处若隐若现的旧疤痕——形状酷似断成两截的算筹。
他突然关掉投影,漆黑幕布成为最锐利的背景板:“那我们回到最原始的囚徒困境。当管仲推行盐铁专营时,齐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博弈矩阵会发生什么变化?”
林清越感觉后颈渗出细汗。这不是开学典礼,而是鸿门宴上的樽俎交错。她解开绣带上的玉环佩,清脆的叩击声为自己打着节拍:“您应该问,当鲍叔牙选择合作策略时,为什么管仲的占优策略不是背叛?”
风突然转向,将郭文韬手中的讲稿吹散如白蝶纷飞。他弯腰拾稿时,林清越看见他后颈处有一小块青色胎记,形状恰似《禹贡九州图》里的青州地界。这个发现让她心跳漏拍——昨夜预习《水经注》时,她刚用朱笔圈出“青州之地,海岱惟青”的注疏。
“感谢这位同学的提问。”他直起身时已然恢复冰川般的镇定,袖扣却不知何时松开了,“真正的智者会在模型中加入人性系数,就像太史公在《平准书》里记录的不仅是数字,还有......”
“还有哭墙下的刀币。”林清越脱口而出。上周在南京博物院实习时,她亲手清理过楚墓出土的蚁鼻钱,那些铜绿下凝结的,何尝不是战国版的杠杆率?
掌声如惊雷炸响时,林清越才意识到自己仍站着。郭文韬站在光晕中央对她颔首,这个角度让她看清他胸前别着的不是校徽,而是枚青铜饕餮纹徽章——那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标志性赠品,此刻却别在光华新生的衣襟上,像道隐秘的裂缝。
散场时人流如溃堤的黄河水。林清越故意落在最后,踩着银杏叶走向湖边。金黄的扇形叶片让她想起状元宴上摔碎的蟹壳,那些支离破碎的精致,此刻正被她碾成新的道路。
“林清越。”
有人在枫杨树下唤她,声线像淬过雪的剑。她转身时,郭文韬的袖口正在风中翻卷,露出内衬上绣的西夏文暗纹——昨夜在《番汉合时掌中珠》里见过的“知”字。
他递来一张洒金笺,纸上是工整的瘦金体:“你在提问时引用的《盐铁论》版本,是王利器校注本第317页。”
林清越的指尖微微发麻。这是她藏在行李箱夹层的私藏本,扉页还有外公批注的“桑弘羊非酷吏,乃时势之刃”。
“郭同学对历史学倒是颇有涉猎。”她将洒金笺折成纸船放入湖中,“不过您袖口的西夏文绣错了,那个‘知’字的捺笔应该带钩。”
纸船载着未尽的对峙漂向湖心,郭文韬忽然笑了。这个笑容让他整张脸的轮廓都变得模糊,像是高斯模糊后的星轨照片:“在光华,我们称之为容错冗余。”
远处传来选课系统开放的提示钟声。林清越望着他消失在银杏大道的背影,忽然注意到他左肩落着一片枫叶——红得像是从杜牧诗句里逃出来的火星。
当晚,她在跨学科选课系统的荧光屏前驻守到凌晨。当看到《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授课教师名单里出现“郭韬”时,手指比意识更快地点击了确认键。屏幕蓝光映亮了她藏在书包夹层的笔记,最新一页写着:“曾用名郭韬,青海理科状元,高中获丘成桐数学奖金奖——但西夏文绣工不像自学的。”
未名湖的月亮沉入水中时,女生宿舍楼传来轻微的响动。林清越将加密U盘插入电脑,《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史纲》的文档里悄然多出一行标题:《论学术人设在智力竞技类节目中的传播学效应》。窗外,一只夜鹭掠过湖面,叼走了白日里沉没的洒金纸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