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浩翔×宋亚轩主视角,张真源×贺峻霖并肩——
短篇·约两千字
1
傍晚六点二十,青屿山观景台的最后一位工作人员锁了铁门。
钥匙叮当声没落,严浩翔已经单手撑着栏杆翻了进去。
宋亚轩被他抱下来时,耳边只剩心跳和风声。
“关门了还上来?”
“日落又不会等人。”
2
观景台西侧的荒草里,张真源和贺峻霖正把一台旧胶片机架在三脚架上。
他们今天不是来拍风景的,而是来“偷时间”——
胶片机里装的是早已停产的反转片,一张只能录一分三十秒。
张真源抬头,“两位主演就位,日落就是天然打光。”
贺峻霖把对焦环转到最远,镜头里先出现两轮靠在一起的剪影。
3
六点三十,太阳开始西坠。
严浩翔把背包倒扣在草地当坐垫,顺手扯出一件牛仔外套铺平。
宋亚轩坐下时,外套口袋里滚出一张折得极细的糖纸。
糖纸展开,是一行铅笔字:
【如果今天日落比昨天快一秒,我就再喜欢你一秒。】
落款日期是去年夏至。
宋亚轩把糖纸贴在胸口,像给心跳贴了一张备忘贴。
4
镜头外,张真源按下录制键。
胶片机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像替谁按下了告白倒计时。
一分三十秒里,他们不需要台词——
严浩翔把宋亚轩的帽檐往下压,宋亚轩反手把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
影子短到不能再短的时候,严浩翔忽然开口:
“我数三秒,把日落折起来,你负责保管。”
“一。”
他把宋亚轩的手拉向自己口袋。
“二。”
宋亚轩把糖纸重新折成指甲盖大小的方块。
“三。”
两人指尖同时松开——
太阳恰好落尽,天边只剩一条橘红色的缝线。
5
胶片机“嗒”地停转。
张真源把胶片盒取出,贴上标签:
【2024.6.21 18:31:30-18:33:00 日落折纸成功】
贺峻霖把对焦环归零,笑着补一句:“胶片过期两年,颜色会比现实更温柔。”
6
下山的路没有灯。
张真源打开手机手电,光圈在台阶上晃出一块一块的亮斑。
贺峻霖走在他前面,鞋带松了,却腾不出手。
张真源蹲下去替他系,手指被夜风吹得微凉。
贺峻霖垂眼看他发旋,突然说:“刚才镜头里,其实还有第三道影子。”
张真源头也没抬:“我知道,是我把对焦环往回转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也收进去了。”
7
山脚下,最后一班公交亮着昏黄的车灯。
严浩翔和宋亚轩坐在倒数第二排,车窗上映出两人重叠的轮廓。
宋亚轩把那块折得极小的糖纸塞进严浩翔的表带里——
金属表带刚好卡住它,像给时间加了一个秘密刻度。
严浩翔抬腕,指针指向七点整。
“日落折好了,接下来是漫长的保存期。”
宋亚轩把额头抵在他肩窝,声音轻得像呼吸:
“保存期是永远,拆封条件是我们一起老。”
8
公交终点站,张真源和贺峻霖在站台小卖部买了两支冰棒。
塑料包装撕开的瞬间,冷气混着薄荷味。
贺峻霖把冰棒举到路灯下,看里面冻结的气泡。
“你说,日落被折进了口袋,那日出呢?”
张真源咬了一口冰棒,含糊回答:
“日出留给明天早上——
我们四点再来一次,把胶片反过来装,就能拍到倒着升起的太阳。”
9
夜里十一点,严浩翔收到一条来自张真源的压缩包。
解压后是两张照片:
第一张是日落剪影,两轮影子亲密得没有缝隙。
第二张是镜头反光里,张真源和贺峻霖并肩蹲在三脚架后,
一个调焦,一个扶稳相机,他们的影子在荒草里紧紧挨在一起。
配文只有一行字:
【胶片替我作证——
日落折进他们口袋,我们负责把光保管到天亮。】
10
宋亚轩把照片设成屏保,转头看向窗外。
凌晨的城市灯火稀落,却有一盏橘色的小灯始终亮着。
那是严浩翔床头的小夜灯,灯罩里贴着白天剩下的半片日落糖纸。
光透出来,温柔得像一句迟到的晚安。
他们把一分三十秒的日落,折成了漫长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