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比赛现场,佳奈原本不打算去,却鬼使神差地出现在了观众席的角落。
智和的比赛一如既往地激烈。
他的对手是德国本土选手,主场优势明显。但从第一球开始,智和就展现出惊人的专注力。
佳奈注意到他的打法有了微妙变化,但多了几分策略性,少了几分莽撞。
中场休息时,她看见智和拿起毛巾擦汗,目光扫过观众席,似乎在寻找什么。
当他的视线掠过她所在的区域时,佳奈不自觉地缩了缩身子。
决胜局,17-18。
关键时刻,智和发球前做了一个微小的手势那是他们年轻时约定的暗号,表示“这一球给你看”。佳奈屏住呼吸,看着他一记精妙的侧旋发球直接得分。
比赛结束,智和以3-2险胜。他向观众致意后,径直走向佳奈的方向。
“你来了。”他在栏杆下方说,脸上汗水晶莹。
佳奈惊讶不已:“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
“一直感觉到你。”智和简单地说,然后被团队拥着去接受采访。
离开前,他回头道:“记得我们的咖啡。”
佳奈站在原地,心跳如鼓。
那个曾经在赛后只会讨论技术细节的男人,如今在胜利后首先想到的是与她的约定。
一小时后,他们在科隆老城的一家小咖啡馆见面。智和已经冲过澡,穿着简单的灰色毛衣,看起来更像大学生而非职业运动员。
“恭喜获胜。”佳奈说,搅拌着面前的拿铁。
“谢谢。”智和注视着她,“你的建议是对的。”
“什么建议?”
“去年你说我应该更注重心理训练而非单纯技术打磨。”智和抿了一口咖啡,“我请了运动心理师,开始学习平衡生活与比赛。”
佳奈怔住了。
那是他们最后一次争论的核心她认为他过于痴迷技术 ,忽视了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所以你真的...”
“改变了吗?”智和接话,“尝试中,不再把每场训练都当作生死战,学会在比赛后真正‘离开’乒乓球一会儿。”
他讲述着这几个月来的心路历程,如何开始阅读非体育类书籍,如何重新联系老友,甚至开始学习德语仅仅因为想来德国时能自如交流。
佳奈听着,不知不觉喝完了整杯咖啡。
面前的智和依然有着那股子执着劲,但不再让人窒息,反而令人感动。
“为什么做这些改变?”她最终问。
“因为意识到生命不只有乒乓球。”智和直视她的眼睛,“还因为希望你看到,我真的听进去了你的话。”
窗外开始下起小雨,咖啡馆里的灯光温暖柔和。佳奈看着这个她曾经深爱过的男人,心中筑起的墙悄然出现裂痕。
“我下周要去杜塞尔多夫训练,”她说,自己都惊讶于这句话的突然,“离科隆不远。”
智和的眼睛亮起来:“我比赛间隙可以去看你吗?不会打扰训练,就吃顿饭。”
佳奈犹豫片刻,然后点头:“好。”
雨停时,他们并肩走出咖啡馆。
夕阳穿透云层,洒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
智和突然停下脚步,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
“差点忘了,从日本带来的。”他递给佳奈,“你最爱的那家芝士蛋糕,真空包装的,应该没坏。”
佳奈接过盒子,百感交集。
那个曾经连自己生日都记不住的男人,如今记得她最喜欢的甜点店。
“谢谢。”她轻声说,感觉眼眶微微发热。
智和微笑:“不客气。要我帮你叫车吗?”
“不用了,我想走一走。”
他点头,不坚持也不失望:“那,保持联系?”
“保持联系。”佳奈确认道。
看着智和离去的背影,佳奈站在科隆古老的街道上,手中捧着芝士蛋糕盒子。
远处传来教堂钟声,她忽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们关系中第一次,两人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彼此尊重又彼此关心。
也许,仅仅是也许,有些故事并非结束于分手,而是暂停于成长的路口。
她拿出手机,给美和发了条消息:「你说得对,人确实会变。」
然后,在夕阳完全沉入莱茵河前,树下佳奈向着智和离去的方向,慢慢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