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日光灯管在头顶滋滋作响,偶尔闪烁的白光在深灰色地砖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宁棠桉对着摊开的《教育心理学》笔记本发呆,钢笔尖悬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段落上方,迟迟落不下去。空调出风口送来的冷风裹着油墨味,将她额前的碎发吹得微微颤动。
脚步声由远及近时,她不用抬头也知道是谁。沈枝槐的米白色平底鞋总是擦得纤尘不染,踩在地面上发出规律的轻响,混着怀里《合同法》教材纸张摩擦的窸窣声。黑色衬衫的第三颗纽扣处别着枚银色小徽章,衣角随着步伐轻轻摆动,在静止的空气里划出细微的弧线。
"教育法案例分析作业写完了?"沈枝槐将教材放在桌上,黑框眼镜下滑了半厘米,露出眉骨处淡淡的疤痕,"这个案例的抗辩思路可以优化。"她抽出宁棠桉的笔记本,红笔在"校园侵权责任划分"那页停顿两秒,笔尖落下时力道沉稳,"从过错推定原则切入,参考2022年海淀法院的判例。"
这已经是沈枝槐本周第四次主动指导。自从那场论文辅导后,她们的交集如同雨后春笋般疯长。宁棠桉发现沈枝槐的保温杯永远装着三分满的黑咖啡,杯沿沾着固定位置的唇印;草稿纸必定裁成规整的A5尺寸,连便签贴纸都按颜色分类贴在笔记本扉页。最特别的是她钢笔帽上的辩论赛徽章,边缘被摩挲得发亮,内侧刻着极小的"SZH 2023"字样。
温予昕的出现则永远带着意外的甜香。她总能在宁棠桉犯困的午后突然冒出来,草莓味软糖的包装纸在寂静的图书馆发出清脆的声响。"尝尝这个!"她把半块芝士蛋糕推过来,发尾的银杏叶发卡随着动作轻轻摇晃,露出后颈一小片淡粉色的胎记,"后门那家甜品店新出的,糖分超标但超治愈!"她的笔记本里永远藏着惊喜——戴着法槌的小鲸鱼在页眉跳跃,证据链分析旁边画着举着天平的兔子。
"想过修法学二学位吗?"某天在食堂,沈枝槐用筷子轻点宁棠桉碗里的糖醋排骨。她的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涂着透明甲油,在白炽灯下泛着珍珠光泽,"你的逻辑框架比温予昕刚入门时强多了。"温予昕正往嘴里塞虾仁,闻言抬起头,腮帮子鼓得像小仓鼠:"沈队又开始挖墙脚啦!"但三天后,当宁棠桉在教务处签下辅修申请表时,手机同时震动两次——沈枝槐发来的法学必读书单条理清晰,连出版社和版本都标注完整;温予昕的对话框里则跳出一连串加油表情包,最后还跟着句:"以后罩着我呀小师妹!"
孟鸢在走廊拦住她时,手里的奶茶已经结了层薄薄的奶皮。"你最近和她们走得太近了。"好友皱着眉头,奶茶吸管被咬得变了形,"沈枝槐天天拉着你泡图书馆,温予昕又像小尾巴似的跟着,你连社团换届大会都没参加。"宁棠桉刚要解释,远处突然传来温予昕的喊声,带着特有的尾音上扬:"小宁!沈队找到超棒的自习室,有朝南的飘窗还能晒太阳!快来——"
期末周的图书馆像座密不透风的城堡。汉语言文学对宁棠桉来说驾轻就熟,但法学笔记上布满沈枝槐的批注,红蓝色笔迹交织成网。每天清晨六点四十,沈枝槐总会准时出现,两杯咖啡放在固定位置——她的美式永远不加糖,宁棠桉的拿铁多放半勺奶。"担保物权这章有概念混淆。"她俯身圈出重点,高马尾扫过宁棠桉手背,带来若有若无的雪松香,"用这个案例对比记忆。"
而温予昕则成了紧张氛围里的调味剂。她会在自习间隙突然掏出温热的烤红薯,掰开时橙黄的热气瞬间弥漫开来;或者变魔术般摸出草莓味的润喉糖,包装纸上印着歪歪扭扭的字:"补充能量!沈队把你压榨得太狠了!"三人的相处模式渐渐固定:沈枝槐把控节奏,宁棠桉追赶进度,温予昕调和气氛。食堂里,沈枝槐会自然地把剁椒鱼头里的嫩肉夹给宁棠桉,转头又精准挑出温予昕碗里的葱花;自习时,宁棠桉整理的提纲永远一式三份,温予昕那份必定用彩色荧光笔标出重点,还画着戴学士帽的小鲸鱼。
当同学开始把她们称作"法学铁三角"时,宁棠桉正在看手机里的合照。照片是温予昕用自拍杆拍的,沈枝槐微微侧头看向镜头,嘴角勾起不明显的弧度;温予昕搂着她肩膀笑得眼睛眯成月牙,露出整齐的虎牙;自己则被逗得笑出了眼泪,发丝凌乱地粘在脸上。她放大照片,看见沈枝槐的手指悄悄勾住温予昕的衣角,而温予昕另一只手正偷偷比出"耶"的手势。那时的她没有意识到,这份看似稳固的平衡,即将在考试结束后迎来悄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