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地狱般的数月鏖战,“支柱网格”方案取得了辉煌的成功!那条穿越了死亡冰层洼地的主干道,终于像一条钢铁巨龙,横亘在西伯利亚的冻原之上!第一辆满载着乌黑发亮煤炭的重型卡车,在震天的欢呼声中,平稳地驶过这段曾被判“死刑”的路段,标志着“前进一号”核心区域的运输命脉彻底贯通!这是整个西伯利亚开发工程中,技术攻坚的里程碑!
营地举行了前所未有的庆祝仪式。采西科夫·耶维尔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尽管面容依旧疲惫,但眼神明亮如星。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响彻营地:“同志们!今天,我们不仅打通了一条路!我们更打通了思想的枷锁,战胜了自然的傲慢!我们证明了,苏维埃的智慧和意志,足以让冻土低头!”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精准地投向人群中的谢尔金,“在这里,我必须特别提到一位同志!他用非凡的勇气、智慧和难以想象的坚韧,带领我们攻克了最坚固的堡垒!他就是——谢尔金·尼古拉同志!他的方案,是智慧与钢铁意志的结晶!是‘前进一号’精神的完美体现!” 雷鸣般的掌声瞬间将谢尔金淹没。
更让谢尔金意想不到的是,谢尔盖·普希金书记(虽已临近离任)亲自到场。他在采西科夫的陪同下,走到谢尔金面前,庄重地将一枚金光闪闪的“西伯利亚建设突击手”奖章佩戴在谢尔金胸前。普希金用力握住谢尔金的手(那手上的冻疮疤痕清晰可见),低沉而有力地说:“干得好,尼古拉同志!祖国和人民感谢你!” 那一刻,所有的艰辛、痛苦、冻伤的折磨、对家人的思念,仿佛都化作了胸前的滚烫勋章。谢尔金仿佛看到了道路的尽头,连接着莫斯科家中温暖的灯光和妻儿张开的手臂。回家的路,似乎从未如此清晰。
庆祝的喧嚣持续到深夜。谢尔金回到宿舍,在油灯下,用那支德国钢笔,激动地给玛丽亚写信。他详细描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的荣誉,附上了自己佩戴奖章、站在贯通道路上的照片。字里行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承诺:“……亲爱的玛丽亚,小谢尔金!我们胜利了!最难的路已经打通!我相信,回家的日子不会太远了!也许就在下一个春天?等我回来,我要带小谢尔金去红场,去看真正的坦克!……” 他将信纸仔细封好,贴上珍贵的邮票,感觉心已经飞回了莫斯科。
然而,命运在最高光的时刻露出了冷酷的獠牙。普希金书记正式离任,新书记走马上任。为了巩固“前进一号”的成果,加速整个西伯利亚的开发进程,一项新的、冰冷的命令从莫斯科直达基地:鉴于冻土工程技术的极端重要性和“前进一号”取得的宝贵经验,所有参与核心冻土工程技术攻关并取得突出成绩的骨干人员(名单由基地推荐,上级核准),全部纳入新成立的“西伯利亚永久性冻土工程技术中心”,要求签署服务协议,继续留在西伯利亚至少“五年”,进行技术深化研究和推广。
谢尔金·尼古拉的名字,赫然列在名单首位。推荐人签名处,是采西科夫·耶维尔那熟悉的、刚劲有力的笔迹。
当采西科夫亲自将这份带有红色抬头的调令文件交给谢尔金时,他的眼神复杂。有欣赏,有歉意,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尼古拉同志,这是国家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你的经验和智慧,在这里无可替代。五年……我知道这很长,但想想我们正在开创的事业!想想未来!”
谢尔金看着那张薄薄的纸,上面冰冷的铅字像冰锥一样刺穿了他刚刚燃起的全部希望。五年!小谢尔金将从懵懂孩童长成半大少年!玛丽亚的青春将在无望的等待中流逝!巨大的失落和痛苦瞬间将他淹没,比西伯利亚最冷的寒风还要刺骨。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他没有看采西科夫,只是默默接过文件,转身离开了办公室。回到冰冷的宿舍,他将那份调令、连同那封写满归家憧憬却未来得及寄出的信,一起锁进了箱子最底层。窗外,那条凝结了他无数血汗、甚至战友生命的路,在夕阳下反射着冰冷而遥远的光泽。荣光的温度,瞬间降至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