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二首诗。全诗内容如下: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这首诗可大致翻译为:在大地上种植桑麻,是为了让百姓得以生存。百姓辛勤种桑麻织布帛,只是为了能让自己活下去。除了满足自身生存所需,其余都要充作赋税,上交给君主。国家制定两税法,本意是为了关爱百姓。开始时为防止滥征赋税,明确敕令内外大臣:税外若再征收一物,都以违法论处。无奈时间久了,贪官污吏得以沿袭旧弊。他们榨取百姓来求宠,搜刮财物不分冬春。绢还没织成匹,丝还没缫满斤,里胥就逼迫百姓缴纳,不许有片刻拖延。年终天地闭塞,寒风吹进破败的村庄。夜深了烟火熄灭,霰雪纷纷飘落。小孩衣不蔽体,老人身体没有温暖。悲伤的喘息和寒气,一起涌入鼻中化作辛酸。昨天去缴纳剩余的赋税,趁机看到了官库的门内:缯帛堆积如山,丝絮像云一样聚集。这些被称为羡余物,每月都进献给皇帝。剥夺我身上的温暖,来换取你们眼前的恩宠。这些财物进入琼林库,时间久了也会化为灰尘。
这首诗的创作揭露了两税法施行后的弊端,以农民的口吻叙述社会的不公平,深刻地批判了统治者的残酷压迫,表达了对老百姓痛苦的深切同情。全诗层次清晰,行文平白流畅,主题明确,用语犀利,对比鲜明。通过百姓的困苦与官库财物的堆积如山作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批判性。
以下是《重赋》中的重点字词解释:
厚地:大地。
济:救助,接济。
生民:百姓。
理:治理,这里指从事(纺织等生产活动) 。
君亲:君主。
两税:即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开始实行的赋税制度,分夏、秋两季征收。
忧人:忧民,关心百姓。
厥初:当初。
淫:过度,无节制,这里指滥征赋税。
明敕:明确地命令、告诫 。敕,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
枉法:违法。
因循:沿袭,照旧不改。
浚(jùn):挖掘,这里引申为搜刮、榨取。
敛索:搜刮索取。
里胥:古代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岁暮:年底。
天地闭:指冬季天地间万物生机闭藏,这里形容寒冬景象。
霰(xiàn)雪:小雪珠和雪花。
输:缴纳。
羡余物:地方官员以赋税盈余的名义进献给朝廷的财物。
至尊:指皇帝。
琼林库:唐德宗时所设的贮藏贡物的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