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宅》全文如下: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翻译:
这是谁家修建的豪华宅第啊,朱红色的大门就矗立在大道旁边。
高大的房屋在城中密密麻麻地排列着,高高的围墙在外面环绕着。
六七座堂屋层层相连,房屋的栋梁和屋宇彼此绵延相接。
修建一座堂屋就要耗费百万钱财,华丽的房屋上飘起袅袅青烟。
内室温暖又清凉,严寒酷暑都不能侵扰。
高大的厅堂宽敞又深远,坐着或躺着都可以望见远处的终南山。
环绕着走廊的是紫藤架,沿着台阶两侧是红芍药的围栏。
可以随手攀折树枝采摘樱桃,带着花朵移栽牡丹。
主人在这里居住,已经做了十年的大官。
厨房里有腐烂发臭的肉,库房里的钱串都朽烂了,铜钱却多得用不完。
有谁能把我的话,去问问那些富贵人家的亲人们:
难道就没有穷困低贱的人吗,你们怎忍心不救助他们的饥寒?
为什么仅仅为了奉养自己一个人,就想要保证千年的享受呢?
难道没看到当年马璘家的宅院吗,如今已变成了奉诚园。
《伤宅》中的重点字词如下:
甲第:指豪门贵族的宅第,甲表示等级最高。
栉比:像梳子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形容房屋等密集。
郁郁:这里形容房屋建筑华丽、气势盛大的样子。
洞房:指深邃的内室,与现代“洞房”含义不同。
干:侵扰、干扰,这里指寒暑不能侵入。
迥:深远、宽敞。
夹砌:指台阶的两侧。
贯朽钱:穿钱的绳子朽烂了,形容钱很多,长时间不用。
骨肉间: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这里指那些富贵人家的亲属。
直欲:一心想要,只想。
马家宅:指唐代马璘的住宅,马璘为唐代宗时的重臣,其宅第非常豪华。
奉诚园:马璘死后,其宅第被朝廷没收,后改为奉诚园。
《伤宅》中的重点句型如下:
设问型
-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开篇以设问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导读者去关注这豪华宅第的主人,为后文对宅第的具体描写和批判做铺垫。
-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通过设问,诗人希望有人能把自己的话带给那些富贵之人及其亲属,引出后面对于贫富差距和富人不恤穷人的质问,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批判性。
描述型
-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从整体上描绘了宅第的规模宏大,房屋众多且排列紧密,围墙环绕,堂屋相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宅第的豪华气派。
-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细致地描写了宅第内室的舒适和高堂的宽敞,突出了居住环境的优越,“坐卧见南山”更是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与普通百姓的艰苦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反问型
-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以反问的形式,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富贵者只顾自己享受,不顾穷人饥寒的不满和谴责,语气强烈,发人深省。
-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再次通过反问,对富贵者追求个人享受、妄图长久保有财富和奢华生活的行为进行质疑和批判,揭示了这种行为的自私和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