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十首·不致仕》,全诗如下: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可怜八九十,齿堕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
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寂莫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翻译:
按照礼法有明确的规定,官员到了七十岁就应该退休。
为什么那些贪恋荣华的人,好像根本就没听过这些话一样呢。
可怜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牙齿脱落,双眼昏花。
他们像早晨的露水一样短暂,却还在贪恋着功名利禄,到了暮年还在为子孙后代操心忧虑。
本该辞官却还眷恋着头上翠绿的冠缨,应当退休却舍不得那朱漆的车轮(代指官职)。
腰上挂着金印,身体已经难以承受其重,却还要弯着腰勉强进入宫门去上朝。
谁会不喜爱荣华富贵,谁又能不贪恋君主的恩宠呢。
但年纪大了就应该告老还乡,功成名就之后就应该退隐。
年轻时大家都嘲笑那些贪恋官位不退休的人,可是到了晚年自己却大多因循守旧,重蹈覆辙。
汉代的疏广、疏受二人是多么贤明啊,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那样)。
那寂静无人的长安东门的道路上,再也没有人能够继承他们辞官归隐的足迹了。
《秦中吟十首·不致仕》的重点字词如下:
-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一般指官员到七十岁主动请辞,将官职交还君主。
- 礼法:礼仪与法律,这里指封建时代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 何乃:为何,为什么。表示对某种行为或现象的不解与质疑。
- 可怜:在这里是“可惜、可叹”的意思,表达诗人对八九十岁还不退休官员的怜悯和感慨。
- 齿堕:牙齿脱落,形容人年老体衰的状态。
- 挂冠:指辞官,冠是古代官吏的帽子,挂冠就是把帽子挂起来,象征不再为官。
- 悬车:指辞官居家,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 金章:金印,这里象征着官员的身份和地位。
- 伛偻:弯腰驼背,描绘了老人因年老体弱而身体弯曲的样子。
- 嗤诮:讥笑、嘲讽,体现出人们对贪恋官位行为的不屑态度。
- 因循:指守旧、不改变,在这里指人们到了晚年也像前人一样贪恋官位,不遵循礼法退休。
《秦中吟·不致仕》中的重点句型如下:
反问型
-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以反问句对那些贪恋荣华、无视礼法规定该退休却不退休的人进行质问,表达出诗人的不解与批判,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度。
-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连续两个反问,强调了人对富贵和君恩的普遍贪恋,为后文突出应该适时退隐的观点做铺垫,引发读者思考。
描述型
- “可怜八九十,齿堕双眸昏”:生动地描绘出八九十岁老人年老体衰的状态,“齿堕”“双眸昏”具体地呈现出老人身体的衰败,“可怜”二字饱含诗人的怜悯之情。
-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通过“挂冠”“悬车”的动作描写,以及“顾”“惜”两个字,细致地刻画了那些本应退休却仍眷恋官职的人的心态和行为,将他们的贪恋表现得淋漓尽致。
感慨型
- “寂莫东门路,无人继去尘”:借汉代疏广、疏受辞官归隐的典故,感慨如今没有人能像他们一样毅然辞官,走在东门的归隐之路上,表达了诗人对当今官场现象的失望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