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文学   

新乐府.七德舞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新乐府·七德舞》全文如下: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

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翻译:

《七德舞》,《七德歌》,从唐高祖武德年间一直流传到了元和年间。

元和年间的小臣白居易,观看了《七德舞》,聆听了《七德歌》,领会了其中的含义,乐曲结束后我叩头陈说其中的故事。

唐太宗十八岁时起兵举义,挥舞着白色的军旗和黄色的大斧平定了长安和洛阳。

擒获了王世充,杀死了窦建德,四海之内得到了清平,二十四岁时就已经功业有成。

二十九岁登上皇帝的宝座,三十五岁时实现了天下太平。

为什么能这么迅速地成就功业、使国家得到治理呢?关键就在于他能推心置腹,真诚地对待他人。

对于战死士兵的遗骸,他用布帛收敛;对于因饥饿而卖掉子女的百姓,他拿出金钱赎回他们的子女。

魏徵去世时,太宗梦中相见,醒来后哭泣;张谨死去的那天,太宗听说后哀痛悲哭。

将三千幽居深宫的怨女放出宫去,让她们自由婚嫁;四百名死囚被放回家过年,年后他们全都自动归来受刑。

太宗剪下自己的胡须烧制成药,赏赐给功臣李绩,李绩感动得呜咽流泪,愿意以死相报。

太宗为战士吮吸毒疮中的脓血,抚慰他们,李思摩感动得奋力高呼,愿意效死力。

由此可知,太宗不只是善于作战、善于把握时机,更在于他能用真心去感动别人,使人心归服。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一百九十年了,天下至今还在歌舞赞颂他的事迹。

歌唱《七德》,舞蹈《七德》,圣明的君主有所作为,他的影响将无穷无尽。

难道仅仅是炫耀他的神武,难道仅仅是夸赞他的圣明文德吗?

太宗的本意是要陈述开创王业的艰难,把王业的艰难展示给子孙后代看。

《新乐府·七德舞》中的重点字词如下:

- 白旄黄钺:旄(máo),一种旗帜,用牦牛尾做成系于旗之竿首;钺(yuè),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白旄黄钺”在此指唐太宗率军作战时的军旗和兵器,象征着军事权威和力量。

- 擒充戮窦:“充”指王世充,“窦”指窦建德。“擒充戮窦”是说唐太宗擒获王世充、杀死窦建德,形容其平定天下的功绩。

- 推心置腹:意思是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这里指唐太宗对待他人真诚,能获得人心。

- 亡卒遗骸散帛收:指贞观初年,李世民下诏有偿收集战争阵亡者的尸骨,进行祭奠仪式后隆重安葬。散帛,分发布帛。

- 饥人卖子分金赎:贞观二年大灾荒,许多人卖儿卖女,李世民听到报告后,用自己掌握的资金赎回被卖儿童还给其父母。分金,拿出金钱。

- 怨女三千放出宫: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后宫宫女太多,便命令将数千宫女放回家,让她们自由婚配。怨女,指幽居深宫、不能自由婚嫁的女子。

- 死囚四百来归狱:贞观六年,唐太宗亲自审核囚徒中犯死罪的390人,放回家让他们来年秋天来就刑,结果所有人都到期回来了。

-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勣病重,有人说需要龙须灰才能治好,唐太宗便亲自剪了胡子烧成灰赐给他。

- 含血吮创抚战士:将军李思摩中箭,太宗怕他中毒,帮他吮血。创,伤口。

上一章 秦中吟.五弦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新乐府.法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