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法曲》全文如下:
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馀庆。
永徽之人舞而咏,法曲法曲舞霓裳。
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
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庆垂无疆。
中宗肃宗复鸿业,唐祚中兴万万叶。
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
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
乃知法曲本华风,苟能审音与政通。
非求宫律高难奏,不务弦歌妙入神。
惟忧乐与化相应,岂假悬陶与铸钧。
工师愚贱安足云,太常三卿尔何人。
诗歌解析
- 前半部分:描绘唐朝前期法曲兴盛,如永徽、开元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法曲演奏充满喜气,人们在乐声中舞蹈歌唱,展现盛世繁荣。
- 中间部分:提到中宗、肃宗复兴唐朝大业,但天宝末年,法曲混入夷狄之音,风格混乱,预示国家动荡,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繁荣被打破。
- 后半部分:作者认为法曲本是华夏风格,应审辨音乐使其与政治相通,才能保证国家昌盛,批评胡曲与华音混杂,导致人们难辨兴衰哀乐,希望有音乐家纠正华音,不让夷狄之音侵犯华夏。
以下是《新乐府·法曲》的翻译:
法曲啊法曲,歌唱国家的太平安定,
积累仁德,国运兴盛,有着无尽的福庆。
永徽年间的人们,一边舞蹈一边咏唱。
法曲啊法曲,舞起了《霓裳羽衣曲》。
政治和谐,世道治理,音乐气势昂扬,
开元年间的人们,快乐又安康。
法曲啊法曲,歌唱大唐的强盛辉煌,
这强盛辉煌的福庆,流传无尽无疆。
中宗和肃宗恢复了宏大的帝业,
大唐的国祚中兴,将万代永昌。
法曲啊法曲,混杂进了夷狄的歌曲,
夷狄的邪乱之音扰乱了华夏的正声之和。
用这混乱的音乐扰乱了和谐之音,天宝末年灾祸降临,
第二年胡人的兵马就侵犯了宫廷城阙。
自从胡人的乐曲与华夏之音相混杂,
人们再也分辨不出兴衰和哀乐。
由此可知法曲原本是华夏的风格,
如果能够审辨音乐,让音乐与政治相通。
不是追求宫律高妙难以演奏,
也不是力求弦歌美妙而达到入神之境。
只担忧音乐与教化不能相应,
哪里需要借助乐器来调和声音。
乐工们愚昧低贱,不值一提,
太常寺的三位卿官,你们又是什么人呢?
《新乐府·法曲》中的重点字词如下:
- 大定:指国家太平安定的局面。
- 积德重熙:积累仁德,国运兴盛。重熙,指累世圣明。
- 永徽:唐高宗李治的年号,这里代指永徽年间,体现当时法曲流行、社会和谐的景象。
- 政和世理:政治和谐,世道得到治理。理,治理。
- 洋洋:形容音乐气势昂扬、和谐美妙。
- 堂堂:盛大、强盛的样子,形容唐朝的国势强盛辉煌。
- 夷歌:指夷狄的歌曲,即周边少数民族的音乐。
- 以乱干和:用混乱的音乐扰乱了和谐之音。干,干扰、扰乱。
- 胡尘:指胡人的兵马,这里借指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史思明等叛军。
- 宫阙:指宫廷、京城,是国家政权的象征,这里指代唐朝的统治中心。
- 审音:审辨音乐,在这里指正确地辨别和理解音乐的内涵、风格等。
- 宫律:指古代音乐中的音律,这里泛指音乐的律吕规范。
- 弦歌:用弦乐器伴奏而歌唱,这里指音乐演奏。
- 太常三卿:太常寺的三位高级官员,掌管宗庙礼仪、音乐等事务,这里指代负责音乐事务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