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立部伎》全文如下:
立部伎,鼓笛諠。
舞双剑,跳七丸。
袅巨索,掉长竿。
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
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
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
击鼓吹笙和杂戏,立部又退何所任。
始就乐悬操雅音,雅音替坏一至此。
长令尔辈调宫徵,圆丘后土郊祀时。
言将此乐感神祇,欲望凤来百兽舞。
何异北辕将适楚,工师愚贱安足云。
太常三卿尔何人。
这首诗通过对比唐代宫廷乐舞中“坐部伎”与“立部伎”的等级差异,讽刺了雅乐衰微、俗乐盛行的现象,表达了对礼乐崩坏的批判。
以下是《新乐府·立部伎》的翻译、重点字词及重点句型解析:
全文翻译
立部伎啊,鼓笛喧闹震天响。
舞者挥舞双剑,跳跃抛接七丸。
攀援巨索轻盈如燕飞,耍弄长竿灵活似猿猴。
太常寺的乐伎有等级之分,堂上坐奏的为贵,堂下立奏的为贱。
堂上坐部伎奏起笙歌清雅悠扬,堂下立部伎敲响鼓笛嘈杂刺耳。
笙歌一响众人侧耳倾听,鼓笛万曲却无人愿闻。
立部伎地位低贱,坐部伎身份尊贵。
坐部伎若被淘汰便沦为立部伎,只能击鼓吹笙表演杂戏。
立部伎再被淘汰还能做什么?只能去演奏雅乐钟磬。
雅乐衰败竟到这般田地,却还要你们来调试宫徵音律。
祭天祀地的盛典上,竟想用这种乐舞感动神灵。
妄想招来凤凰、引得百兽起舞,这与南辕北辙有何区别?
乐工愚笨低贱不足论,太常三卿啊你们究竟是什么人!
重点字词
立部伎/坐部伎:唐代宫廷乐舞的两大类别。立部伎在堂下站立演奏,技艺较低;坐部伎在堂上坐着演奏,技艺较高。
雅音:指传统的典雅音乐,与俗乐相对。
宫徵: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两个音阶,代指音律。
圆丘后土:分别指祭天和祭地的仪式。
北辕适楚:比喻行动与目的完全相反,出自《战国策》典故。
太常三卿:太常寺的三位高级官员,掌管礼乐。
重点句型
对比句
- “立部贱,坐部贵”:直接点明等级差异,讽刺乐伎地位的不公。
- “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通过听觉对比,突出雅乐与俗乐的对立。
反问句
- “何异北辕将适楚”:用反问强调以俗乐求仙的荒谬,批判统治者的愚昧。
排比句
- “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罗列立部伎的杂技表演,暗示其技艺的花哨与雅乐的衰败。
象征句
- “始就乐悬操雅音,雅音替坏一至此”:以“乐悬”(钟磬等雅乐乐器)象征礼乐制度的崩坏,表达对文化衰微的痛心。
诗歌主旨
白居易通过对比立部伎与坐部伎的等级差异,揭露了唐代雅乐衰落、俗乐盛行的社会现实,批判了统治者重形式轻内涵的文化政策,体现了新乐府“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创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