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文学   

新乐府.胡旋女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新乐府·胡旋女》是白居易批判唐玄宗沉迷胡旋舞导致安史之乱的代表作,通过胡旋女的舞蹈与政治隐喻,揭示了享乐误国的深刻主题。以下是全诗的整理及解析:

全文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翻译

胡旋女啊胡旋女,心灵应和着弦乐,双手应和着鼓点。

弦鼓齐鸣时双袖高举,舞姿如飞雪飘转、蓬草翻飞。

左旋右转不知疲倦,千圈万周永不停歇。

人间万物无人可比,奔驰的车轮嫌慢,呼啸的旋风嫌迟。

一曲终了拜谢天子,天子为此微微展露笑颜。

胡旋女来自康居国,万里迢迢东来徒劳无功。

中原本有善舞者,技艺精妙远超西域艺人。

天宝末年世风日下,臣妾人人学那旋转之舞。

内有杨贵妃,外有安禄山,二人最善胡旋之术。

杨贵妃在梨园被册封为妃,安禄山在金鸡障下被收为养子。

安禄山的胡旋迷惑君眼,叛军过黄河仍不信其反。

杨贵妃的胡旋惑乱君心,马嵬坡赐死后玄宗思念更深。

从此天翻地覆,五十年来胡旋舞禁而不止。

胡旋女啊莫空舞,常唱此歌以警醒明君。

重点字词

胡旋女:跳胡旋舞的舞女,源自西域康居国。

康居:古西域国名,今哈萨克斯坦一带。

太真:杨贵妃本名杨玉环,号太真。

禄山: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节度使。

金鸡障:饰有金鸡图案的坐障,宫廷陈设。

马嵬:马嵬坡,杨贵妃被赐死之地。

圜转:即旋转,暗喻圆滑善变的政治风气。

重点句型

“回雪飘飖转蓬舞”

- 比喻:以“回雪”“转蓬”形容舞姿轻盈迅疾,突出胡旋舞的旋转特点。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 对比与讽刺:安禄山的胡旋舞使玄宗丧失警惕,叛军渡河仍不信其反叛,揭露君主昏聩。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 因果关系:杨贵妃的胡旋舞迷惑君心,导致安史之乱,最终自己也死于马嵬坡,暗示享乐误国的悲剧。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 夸张与象征:胡旋舞引发社会动荡,象征朝政崩坏,影响深远。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 卒章显志:直接点明创作主旨,呼吁君主以史为鉴,戒除享乐。

主题与背景

- 主题:借胡旋舞的流行,批判唐玄宗沉迷享乐导致安史之乱,警示后世统治者应重视政治风气。

- 背景:作于元和四年(809年),时值安史之乱后,白居易通过新乐府运动“即事名篇”,以胡旋舞为喻,讽刺时政。

全诗以叙事为主,结合比喻与对比,语言犀利而寓意深刻,体现了新乐府“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

上一章 新乐府.上阳白发人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新乐府.新丰折臂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