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新丰折臂翁》全文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
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翻译
新丰县有位八十八岁的老翁,头发、眉毛、胡须全白如雪。
玄孙搀扶着他走向店前,他左臂搭在玄孙肩上,右臂已折断。
我问他手臂折断已有几年,又问折断的缘由。
老翁答道:“我本是新丰县人,生逢太平盛世,从未经历战乱。
常听梨园的歌舞管弦,连兵器都未曾见过。
天宝年间突然大规模征兵,三丁抽一。
被征的壮丁要被驱往何处?五月远征万里外的云南。
听说云南有泸水,椒花凋谢时瘴气弥漫。
大军徒步过河,河水滚烫如沸,十人过河就有二三死去。
村村哭声哀号,儿子别父母,丈夫别妻子。
都说前后征南诏的人,千万人去无一人回。
当时我二十四岁,名字列在兵部征兵名册上。
深夜无人知晓,我偷用大石捶断右臂。
从此既不能拉弓也不能摇旗,才得以免征云南。
断臂之痛钻心刺骨,但能保全性命归乡。
这条断臂已六十年,一肢虽残却保全了性命。
至今每逢阴寒雨夜,断臂疼痛彻夜难眠。
虽痛却从不后悔,庆幸自己能活到今日。
若未断臂,早已命丧泸水,尸骨无存。
成为云南望乡鬼,在万人冢上哀哭不止。”
老人的话,你要仔细听。
你可知道开元宰相宋璟,不赏边功以防止黩武?
又可知道天宝宰相杨国忠,为求恩宠而发动战争?
边功未立已民怨沸腾,问问新丰折臂翁便知。
重点字词
胡旋女:跳胡旋舞的舞女,源自西域康居国。
康居:古西域国名,今哈萨克斯坦一带。
太真:杨贵妃本名杨玉环,号太真。
禄山: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节度使。
金鸡障:饰有金鸡图案的坐障,宫廷陈设。
马嵬:马嵬坡,杨贵妃被赐死之地。
圜转:即旋转,暗喻圆滑善变的政治风气。
重点句型
“回雪飘飖转蓬舞”
- 比喻:以“回雪”“转蓬”形容舞姿轻盈迅疾,突出胡旋舞的旋转特点。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 对比与讽刺:安禄山的胡旋舞使玄宗丧失警惕,叛军渡河仍不信其反叛,揭露君主昏聩。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 因果关系:杨贵妃的胡旋舞迷惑君心,导致安史之乱,最终自己也死于马嵬坡,暗示享乐误国的悲剧。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 夸张与象征:胡旋舞引发社会动荡,象征朝政崩坏,影响深远。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 卒章显志:直接点明创作主旨,呼吁君主以史为鉴,戒除享乐。
主题与背景
- 主题:借胡旋舞的流行,批判唐玄宗沉迷享乐导致安史之乱,警示后世统治者应重视政治风气。
- 背景:作于元和四年(809年),时值安史之乱后,白居易通过新乐府运动“即事名篇”,以胡旋舞为喻,讽刺时政。
全诗以叙事为主,结合比喻与对比,语言犀利而寓意深刻,体现了新乐府“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