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文学   

新乐府.道州民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新乐府·道州民》是白居易反映唐代社会弊端、赞颂清官阳城的代表作,通过道州侏儒被进贡为奴的事件,揭露了统治者的荒诞与人性压迫。以下是全诗的整理及解析:

全文

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

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

任土贡,宁若斯,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

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

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

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

吾君感悟玺书下,岁贡矮奴宜悉罢。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

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

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

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

翻译

道州百姓多侏儒,最高不过三尺余。

被当作矮奴年进贡,美其名曰“任土贡”。

任土贡啊何至此?不闻使人离乡井,老翁哭孙母哭儿。

自从阳城来执政,停贡矮奴拒诏问。

臣按《六典》理直言:贡品当有不当无。

道州水土生矮民,岂有矮奴供君娱?

圣君醒悟诏书下,永罢岁贡免荼毒。

道州老少皆欢颜,骨肉团聚享天伦。

至今百姓感其恩,一提使君泪沾襟。

唯恐儿孙忘恩泽,生男取名多带“阳”。

重点字词

侏儒:身材矮小之人,此处指道州特产的矮民。

任土贡:古代按土地特产进贡的制度,诗中讽刺将活人当贡品。

阳城:唐代清官,任道州刺史时拒绝进贡矮奴。

六典书:《唐六典》,唐代官制法典,强调“贡有不贡无”原则。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指阳城。

以阳为字:用“阳”字为子女取名,表达对阳城的纪念。

重点句型

“老翁哭孙母哭儿”

- 对仗与白描:以亲人分离的场景,揭露进贡制度的残酷性。

“任土贡有不贡无”

- 引用与讽刺:借《六典》条文,直指统治者违背制度,滥用民力。

“只有矮民无矮奴”

- 反问与抗争:强调矮民是人非奴,维护人性尊严。

“生男多以阳为字”

- 细节描写:通过取名习俗,侧面烘托阳城的深远影响。

“吾君感悟玺书下”

- 反讽手法:表面歌颂君主醒悟,实则暗讽其前期昏聩。

主题与背景

- 主题:批判唐代将活人作为贡品的荒诞制度,赞颂阳城抵制暴政的勇气,呼吁尊重人权。

- 背景:唐代道州因矮民被进贡为“矮奴”,百姓深受其苦。阳城抗旨停贡,白居易以此诗揭露社会黑暗,践行新乐府“为事而作”的理念。

全诗语言质朴,叙事与议论结合,通过对比道州前后变化,凸显清官与暴政的对立,体现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上一章 新乐府.城盐州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新乐府.驯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