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五弦弹》是白居易批判社会重今轻古、雅乐失传的代表作。全诗通过对琴师赵璧高超技艺的描写,借古讽今,呼吁重视传统雅乐。以下是全诗的整理及解析:
全文
五弦弹,五弦弹,听者倾耳心寥寥。
赵璧知君入骨爱,五弦一一为君调。
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
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
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
铁击珊瑚一两曲,冰泻玉盘千万声。
铁声杀,冰声寒。
杀声入耳肤血憯,寒气中人肌骨酸。
曲终声尽欲半日,四坐相对愁无言。
座中有一远方士,唧唧咨咨声不已。
自叹今朝初得闻,始知孤负平生耳。
唯忧赵璧白发生,老死人间无此声。
远方士,尔听五弦信为美,吾闻正始之音不如是。
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
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澹节稀声不多。
融融曳曳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
人情重今多贱古,古琴有弦人不抚。
更从赵璧艺成来,二十五弦不如五。
翻译
五弦琴啊五弦琴,听者侧耳心潮难平。
赵璧深知君王爱乐,五弦一一调试精准。
第一第二弦如秋风拂松,稀疏的韵脚飘落。
第三第四弦似夜鹤思子,笼中鸣声清泠。
第五弦声最是压抑,如陇水冻咽难流。
五弦齐奏请君细听,凄切与铿锵交织。
如铁击珊瑚一两曲,似冰泻玉盘千万声。
铁声杀伐,冰声寒冷。
杀伐声刺肤血栗,寒冷气透骨肌酸。
曲终余音绕梁半日,四座相对愁绪难言。
座中有位远方术士,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自叹今日初闻妙音,方知辜负平生所闻。
唯忧赵璧白发早生,人间再无此等琴音。
远方客啊,你虽赞五弦之美,我却知雅乐更胜一筹。
雅正之音是何模样?朱弦疏越的清庙之歌。
一弹一唱再三叹息,曲调淡泊节奏稀疏。
融融然召来天地元气,听者不觉心境平和。
世人重今轻古成风,古琴蒙尘无人轻抚。
自从赵璧技艺成名,二十五弦瑟亦输五弦琴。
重点字词
五弦:唐代流行的西域乐器,此处代指新声。
赵璧:唐代著名琴师,以弹奏五弦琴闻名。
陇水冻咽:陇头水结冰哽咽,比喻琴声压抑。
正始之音:指曹魏正始年间的雅正音乐,代指传统古乐。
朱弦疏越:朱红丝弦,琴底孔穴疏通,使音色舒缓,为雅乐特征。
二十五弦:指传统乐器瑟,此处与五弦琴对比。
重点句型
“秋风拂松疏韵落”
- 比喻:以秋风拂松比喻前两弦的清越音色,意象生动。
“铁击珊瑚一两曲,冰泻玉盘千万声”
- 通感与夸张:用“铁击珊瑚”“冰泻玉盘”形容琴声的刚柔变化,增强感染力。
“杀声入耳肤血憯,寒气中人肌骨酸”
- 感官描写:通过触觉与听觉的通感,突出五弦声的凄厉。
“人情重今多贱古,古琴有弦人不抚”
- 主旨句:直接批判社会重今轻古的风气,点明诗歌讽喻意图。
“融融曳曳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
- 对比:与前文五弦的杀伐声对比,凸显雅乐的和谐作用。
主题与背景
- 主题:借五弦琴的流行,讽刺唐代社会追新逐异、忽视雅乐的现象,呼吁回归传统礼乐。
- 背景:作于元和四年(809年),白居易通过新乐府运动批判时弊。诗中“恶郑之夺雅”的自注,点明对郑声(俗乐)取代雅乐的不满。
全诗以琴技描写为表,以礼乐批判为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