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文学   

新乐府.杜陵叟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杜陵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深刻反映了农民的疾苦与社会矛盾。以下是全诗的原文、翻译、重点字词及句型解析:

原文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译文

杜陵的老人住在杜陵,每年耕种贫瘠的薄田一顷多。

三月无雨旱风肆虐,麦苗未抽穗便枯黄而死。

九月寒霜早降,秋寒袭人,禾穗未熟就已干枯。

官吏明知灾情却不上报,反而横征暴敛以邀功请赏。

农民典当桑树、卖掉土地缴纳租税,明年的生计将如何维系?

他们剥去我们身上的衣帛,夺走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的官吏就是豺狼,何必非要长着钩爪锯牙吃人肉?

不知谁向皇帝奏报灾情,皇帝心生怜悯了解民困。

白麻纸上写下免税的诏令,京城周边全部免除今年租税。

昨日里长才到门前,手持公文张贴于乡村。

十户农家九户已交完租税,空受了君王的免税之恩。

重点字词

叟:年老的男子。

薄田:贫瘠的田地。

考课:古代考核官吏政绩的制度。

帛:丝织品,此处代指衣物。

粟:泛指粮食。

恻隐:同情,怜悯。

京畿(jī):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里胥:古代乡官,负责征收赋税。

蠲(juān)免:免除。

重点句型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 修辞手法:比喻与反问。将官吏比作豺狼,批判其剥削本质,反问句强化控诉力度。

- 深层含义:揭露官吏比猛兽更凶残,直指社会不公。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 反讽手法:表面歌颂皇恩,实则讽刺免税诏令的虚伪性。官吏早已催缴完租税,诏书成空文。

- 社会批判:揭示封建统治下政策执行的腐败与农民的苦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 设问句:以农民的困境引发思考,凸显赋税之重与生存危机。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江南与关中遭遇严重旱灾,白居易时任左拾遗,上书请求减免赋税。虽获皇帝批准,但地方官吏为政绩仍催逼租税,导致免税诏令沦为形式。诗人愤而写下此诗,揭露天灾人祸下农民的悲惨命运。

全诗语言直白,情感悲愤,体现了白居易新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现实主义精神。

上一章 新乐府.红线毯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新乐府.缭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