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文学   

新乐府.时世妆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全文、翻译及重点解析如下:

全诗原文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全文翻译

当时流行的装束啊,出自京城传遍四方。

无论远近都追逐这股风尚,脸上不施胭脂水粉。

黑色唇膏涂满嘴唇,好似泥巴;双眉画作低垂的“八字形”。

美丑黑白全失本来面目,化完妆个个像含悲啼哭。

梳着无鬓角的圆鬟椎髻,斜红胭脂不晕染,面色如赭石。

从前听说伊川有人披发而居,辛有见此便知将有戎狄入侵。

元和年间的妆束你要记住,椎髻赭面绝非中原汉风。

重点字词解析

乌膏注唇:乌黑色的唇膏涂抹嘴唇。

赭面:脸颊涂成赤红色(受吐蕃习俗影响)。

辛有:春秋时期周大夫,曾预言伊川将被戎狄占据(用典暗示胡风影响)。

华风:汉族或中原的传统风俗。

元和:唐宪宗年号,指当时的社会风气。

重点句型赏析

“双眉画作八字低”

- 用“八字眉”比喻妆容的怪异,暗含对女性被迫模仿胡俗的讽刺。

“妆成尽似含悲啼”

- 通过夸张手法,批判时妆扭曲自然美,反讽社会审美异化。

“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 引用典故,将胡俗与边疆危机关联,隐喻胡风对中原文化的冲击。

“髻堆面赭非华风”

- 直抒胸臆,点明全诗主旨:批判胡俗对汉文化的侵蚀,呼吁保持传统。

背景与主旨

此诗为白居易新乐府运动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贞元、元和年间女性流行的“胡式妆容”(椎髻、赭面、乌唇),讽刺社会盲目效仿胡俗,警示文化异化。诗中“非华风”三字,体现了作者对中原文化纯正性的维护,以及对边疆民族融合背景下文化冲突的隐忧。

上一章 新乐府.阴山道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新乐府.李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