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文学   

新乐府.李夫人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白居易《新乐府·李夫人》全文、翻译及解析

全文

汉武帝,初丧李夫人。

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尽念不已,甘泉殿里令写真。

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

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链金炉焚。

九华帐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

既来何苦不须臾?缥缈悠扬还灭去。

去何速兮来何迟?是耶非耶两不知。

翠蛾仿佛平生貌,不似昭阳寝疾时。

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

背灯隔帐不得语,安用暂来还见违。

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

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贵妃。

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翻译

汉武帝刚刚失去了宠爱的李夫人。

夫人病重时不愿与他诀别,死后仍留下生前的恩宠。

汉武帝的思念无穷无尽,命人在甘泉殿绘制她的画像。

但画像再好又有何用?画中之人不言不笑,徒增哀愁。

他又让方士炼制灵药,用玉釜煎、金炉焚。

深夜在九华帐中悄然等待,以反魂香召唤夫人的魂魄。

魂魄究竟在哪里?香烟指引到焚香之处。

既然来了为何不多留片刻?转瞬又缥缈消散。

去得如此快,来得如此慢,是真是幻难以分辨。

画像中的容貌虽似生前,却不像病榻上憔悴的模样。

魂魄不来,君王心苦;魂魄来了,君王更悲。

背灯隔帐无法倾诉,短暂相见又离别,徒增伤悲。

伤心的不止汉武帝,古往今来皆如此。

你看周穆王在重璧台前为盛姬痛哭三日,

唐玄宗在马嵬坡下为杨贵妃落泪。

即便美人化为尘土,此恨永无消尽之日。

生前痴迷,死后仍痴迷,绝色尤物令人难以忘怀。

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从未遇见倾城之色。

重点字词

方士:古代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

反魂香:传说中能召回死者魂魄的香。

尤物:指绝色美女,含贬义,强调其迷惑性。

倾城色:形容女子美貌至极,出自《李延年歌》“倾城倾国”。

销期:消散的期限。

挛挛:通“恋恋”,形容眷恋不舍(出自《汉书》李夫人故事)。

重点句型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 解析:直抒胸臆,点明主题。“惑”字贯穿生死,批判美色对人的迷惑,表达对帝王沉溺情爱的反思。

- 作用:总结全诗,呼应新乐府“卒章显其志”的创作原则。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 解析:以反问收束,感慨人因有情而痛苦,若早知如此,不如从未遇见绝色。

- 情感:无奈中隐含对悲剧根源的思考,体现白居易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是耶非耶两不知”

- 解析:通过汉武帝对魂魄真假的恍惚,暗示“招魂”的虚妄,讽刺帝王的迷信与执念。

- 手法:心理描写与象征结合,增强诗歌的悲剧氛围。

创作背景与主题

白居易通过汉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借古讽今,批判帝王因美色误国,感叹情爱的虚无与悲剧性。诗中融入新乐府运动“为事而作”的精神,语言质朴,寓意深刻,体现了白居易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上一章 新乐府.时世妆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新乐府.陵园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