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文学   

新乐府.盐商妇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新乐府·盐商妇》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描绘盐商妇的奢华生活,讽刺了唐代盐业官营制度下的腐败现象。以下是全诗的原文、翻译、重点字词及句型解析:

全文原文

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

南北东西不失家,风水为乡船作宅。

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

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

前呼苍头后叱婢,问尔因何得如此。

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

何况江头鱼米贱,红脍黄橙香稻饭。

饱食浓妆倚柁楼,两朵红腮花欲绽。

盐商妇,有幸嫁盐商。

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

好衣美食来何处,亦须惭愧桑弘羊。

桑弘羊,死已久,不独汉时今亦有。

重点字词解析

盐商妇:指从事盐业贸易的富家女子。

田农与蚕绩:农耕和养蚕纺织,古代女性主要劳作。

风水为乡船作宅:以江河为家乡,以船为居所。

盐铁尚书:指唐代掌管盐铁专卖的官员,此处代指朝廷。

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期的理财名臣,曾推行盐铁官营,此处暗讽唐代官员的腐败。

重点句型解析

对比手法:

-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通过官家与私家的利益对比,揭露盐税流入私囊的腐败现象。

- “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重复“终朝”“终岁”,强调盐商妇生活的奢华无度。

讽刺与隐喻:

- “亦须惭愧桑弘羊”:表面赞美桑弘羊的理财才能,实则讽刺唐代官员借盐铁官营之名中饱私囊。

- “不独汉时今亦有”:直接点明贪腐现象从古至今延续,批判社会不公。

身份与命运:

- “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通过个人命运的转变,反映盐业贸易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

诗歌主题

全诗以盐商妇的视角,揭示了唐代盐业官营制度下的腐败与贫富差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中通过具体细节(如“红脍黄橙香稻饭”“两朵红腮花欲绽”)和对比手法,增强了讽刺力度,体现了白居易新乐府“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

翻译:

盐商妇,拥有很多金银布帛,不从事农田耕种和养蚕纺织的活儿。

无论南北东西都不愁没有家,把江河湖海当作故乡,把船当作自己的住宅。

她原本是扬州的一个小户人家的女儿,嫁给了西江的一个大商人。

头发乌黑浓密,因为富有而佩戴的金钗越来越多;手腕变得肥嫩丰满,银镯子都显得窄了。

出门时前面对仆人呼喊,后面呵斥婢女,问她为什么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她的丈夫做盐商已经十五年了,他们不归属州县管辖,而是直接与朝廷的盐政有关(依靠盐业专卖为生)。

每年盐税利润上缴官府的时候,进入官家的少,进入自家私囊的多。

官家得到的利润微薄,私家得到的利润丰厚,而主管盐铁事务的官员却远远不知道这种情况。

更何况江边鱼和米的价格低廉,有红色的生鱼片、黄色的橙子和香喷喷的米饭。

她吃饱了饭,化着浓艳的妆容,倚靠在船尾的楼台上,两颊红扑扑的,像花儿即将绽放一样。

盐商妇啊,有幸嫁给了盐商。

整天吃着美味的饭菜,一整年都穿着漂亮的衣裳。

这好衣美食是从哪里来的呢?也应该对(制定盐铁政策的)桑弘羊感到惭愧啊。

桑弘羊,已经死去很久了,不只是汉朝时有(像他这样善于理财却被钻空子的情况),现在也有啊。

上一章 新乐府.陵园妾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新乐府.杏为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