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文学   

新乐府.草茫茫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

《新乐府·草茫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相关解析:

全文:

草茫茫,土苍苍。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

墓中下涸二重泉,当时自以为深固。下流水银象江海,

上缀珠光作乌兔。别为天地于其间,拟将富贵随身去。

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可怜宝玉归人间,

暂借泉中买身祸。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霸陵原。

翻译:

草色茫茫,土地苍苍。这苍茫景象究竟在何处?就在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墓。

墓中深挖至地下双重泉,秦始皇自认为坚固无比。墓底以水银模拟江河大海,

墓顶用珍珠装饰日月星辰。他妄图在墓中再造一个天地,将人间富贵带入黄泉。

然而一旦陵墓被盗掘破坏,棺椁与神堂被焚烧三月。可怜墓中珍宝重回人间,

反成盗墓者争夺的祸根。奢侈者终遭劫难,节俭者得以安宁,吉凶祸福一目了然。

请你回头向南望去,汉文帝的霸陵就安葬在那片平原之上。

重点字词:

苍苍:灰白色,此处形容土地颜色。

二重泉:指地下深处的泉水,形容陵墓极深。

水银象江海:以水银模拟江河湖海,象征秦始皇对天下的占有。

乌兔:代指日月(传说日中有金乌,月中有玉兔)。

龙椁(guǒ):帝王的棺椁。

霸陵原:汉文帝刘恒的陵墓,以简朴著称。

重点句型:

对比句:"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通过秦始皇(奢者)与汉文帝(俭者)的结局对比,揭示奢侈招祸、节俭保平安的道理。

象征手法:"下流水银象江海,上缀珠光作乌兔"

以水银和珠宝象征秦始皇对财富与权力的执着,暗讽其妄图将生前荣华带入死后的虚妄。

警示句:"暂借泉中买身祸"

点明厚葬反成盗墓诱因,珠宝最终成为引发灾祸的根源。

主旨:

全诗通过批判秦始皇厚葬的奢侈行为,对比汉文帝薄葬的明智,表达了对社会奢靡风气的谴责,强调节俭才是长久之道。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非此诗名句,但白居易另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这两句更广为流传,需注意区分。

上一章 新乐府.隋堤柳 遨游在中华传统文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新乐府.古冢狐